山堡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 21:07:35任朝辉廖卫琴周安韦
耕作与栽培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斑粉剂辣椒

任朝辉, 廖卫琴, 周安韦, 童 琳, 田 浩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 遵义 536000)

遵义市辣椒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品质优秀,驰名海内外,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大[1]。山堡村是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的一个辣椒专业示范村,气候宜人,全村海拔在800~1 500 m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 ℃、降水量1 100 mm、日照1 110 h、无霜期271 d,特别适合辣椒的生长。据史料记载,山堡村在明末清初就开始种植辣椒,在独特的气候环境、肥沃土壤和科学种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内在品质优良的“山堡辣椒”,山堡辣椒是遵义朝天椒系列中重要的地方品种,其果实色泽鲜艳、肉质饱满、品质优良、香味浓烈、香辣协调。1999年,山堡辣椒被评为贵州省名优辣椒,2017年被认证为贵州省无公害产品[2]。后经过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通过杂交改良培育出了山堡辣椒杂交新品种骄阳1号、骄阳2号等,既保留了山堡辣椒的传统品质,又提高了山堡辣椒的产量、品质和抗性,并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分别为:GPD辣椒(2020)521211和GPD辣椒(2020)521212。

1 种植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通风良好的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类或粮食作物为宜,种过番茄、辣椒等茄科类作物的丘块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生石灰750 kg·hm-2进行土壤撒施处理。

2 漂浮育苗

2.1 育苗池建造

山堡辣椒适宜选择漂浮育苗;根据辣椒种植面积、育苗设施以及育苗场地确定育苗池大小,一般育苗池的宽度以摆放5~7盘育苗盘为宜,一般宽2~2.5 m,长度根据大棚长度和实际管理需求而定。育苗池内高15 cm左右,可用空心砖砌成,中间走道宽50~70 cm,外侧埂宽15~20 cm,池埂做好后,将池底整平,铺厚度0.06~0.08 mm塑料膜,长宽根据育苗池大小确定。再往育苗池里灌入育苗水,育苗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椒苗的生长,育苗用水pH值以6.5~7为宜,于播种前一天灌入,水深8~10 cm,播种前检查育苗池是否漏水,水中可喷洒农用硫酸铜500~1 000倍液,以防止藻类滋生。

2.2 种子处理

选择1、2月播种为宜。播种前,应选晴天将种子晾晒2~3 d,用55~60 ℃温水浸种,期间搅动15~20 min,捞出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 min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清水洗4~5次,晾干。每667 m2播种量30~40 g,每穴播2粒。

2.3 装盘与播种

漂浮育苗盘规格为160穴(55 cm×35 cm),新育苗盘不需消毒直接使用,使用过1季以上的育苗盘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可先将旧盘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1%硫酸铜溶液浸10 min,或用多菌灵药液浸泡30 min即可。育苗基质需购买漂浮育苗基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使用烤烟育苗专用基质,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理化性质稳定。在育苗基质中添加0.05%的多菌灵加水并掺匀,装盘前应先检查育苗盘底孔是否堵塞,有堵塞的须先钻通。装填时用直木板或竹片将基质推入穴内,然后将其端离地面5 cm高,让其自然下落1~2次,也可用木板敲击育苗盘的两侧(或用手轻拍盘的两侧),使基质充实,基质离盘口0.5 cm为宜[3]。每盘播完立即覆盖基质,基质高于育苗盘盘面0.3~0.5 cm,然后平稳放入育苗池,让其自然吸水,入池24 h后若有种植孔不能吸水,要将种植孔用细铁丝钻通,使基质吸水,确保种子吸水充分。

2.4 苗床管理

育苗区设专人管理,禁止闲杂人员或畜禽等进入育苗区,育苗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入育苗区工作要保持环境卫生。出苗前闭棚保温,当30%种子顶土后,开棚逐步降低苗床温度,保持在15~25 ℃。出苗后,每天应通风排湿2~4 h;晴天要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阴雨天也要通风排湿。辣椒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灰霉病、立枯病、蚜虫等。椒苗感染猝倒病后,幼苗茎基部缢缩呈线状倒伏死亡,子叶仍保持绿色,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施。灰霉病是贵州辣椒育苗阶段一大毁灭性病害,椒苗感染灰霉病后,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折死亡,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可用50%异菌脲750~2 000倍液或40%嘧霉胺800~1 200倍液喷施。椒苗感染立枯病后,幼苗茎基部缢缩呈线状枯死,立而不倒,可用64%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施。蚜虫可用7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育苗池前期不需要添加营养液,当幼苗真叶长出时即可追肥,可购买营养全面的育苗专用营养液肥,也可自行配制,自行配置时按N∶P2O5∶K2O=15∶15∶15进行,用量为每10盘施肥200 g,用适量自来水充分溶解肥料,取出育苗盘,倒肥料液入育苗池并搅拌均匀后,再将育苗盘放入育苗池中;倒入肥料液时,应注意高浓度的肥料液洒落在幼苗植株上造成幼苗灼烧。苗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判断是否缺肥,适当添加营养液,保证幼苗健壮。

2.5 炼 苗

炼苗是提高幼苗抗逆性和移栽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移栽前10 d开始炼苗,逐渐加大育苗棚通风量,进行断肥、断水炼苗,使幼苗萎蔫,然后再灌水,反复控水2~3次,以中午幼苗发生萎蔫、早晚能恢复为宜。移栽前一天停止炼苗,把育苗盘放入育苗池内,让椒苗充分吸足水肥,再移栽到大田。

3 大田管理

3.1 整地覆膜

先将耕地及其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再将其深翻、耙细、整平。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次性条施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100 kg·(667 m2)-1和农家肥1 000~2 000 kg·(667 m2)-1,同时,按2 kg·(667 m2)-1撒施毒死蜱(粒状),有效预防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辣椒采用起垄种植,垄高20~25 cm,垄宽90~100 cm,沟宽20~30 cm为宜,同时需开好田间十字沟和四边沟。覆膜可提高地温,减少杂草危害,提墒保墒,促进植株生长,是获得辣椒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可选用银灰色或黑色地膜覆膜移栽,覆膜时需压实压紧,防止膜被大风掀起,拉伤辣椒植株。

3.2 适时定植

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忌在晴天上午或暴雨后定植。选择壮苗双行定植,移栽深度6~8 cm,以基质顶部埋入土下2~3 cm。垄面株距30~40 cm,行距40~50 cm,种植3 000~4 000窝·(667 m2)-1。定植后立即用800倍高效氯氰菊酯和多菌灵等杀虫杀菌剂兑水浇灌定根,既可防治地老虎,亦可起到杀菌预防作用,然后再培土压膜。栽植后5~10 d要加强检查,发现死苗缺株,要及时挖大苗补栽[4]。

3.3 科学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追肥应掌握“轻施起苗肥,稳施花蕾肥,重施花果肥”的原则。辣椒缓苗后及时追施起苗肥,用人畜粪尿700 kg·(667 m2)-1配尿素按10 kg·(667 m2)-1浇施,促进定植苗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此期间出现开花结果,应及时摘除,确保营养生长。开花至第一次采收前,施人畜粪尿1 000 kg·(667 m2)-1,还可增施5 kg·(667 m2)-1硼肥,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增强植株抵抗力。盛果期是整个生长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可施人畜粪尿1 500 kg·(667 m2)-1,适量增加钾肥10 kg·(667 m2)-1,并配合使用一定数量微肥。采收期间,通常每采收1次,追肥1次。

3.4 田间管理

随时保证垄沟、植株茎基处以及田埂四周无杂草。要注意水分管理,随时抽查田间垄面,发现干旱要及时浇水,防止辣椒受旱影响产量和品质。壤土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止暴雨形成涝灾[5]。

4 病虫防治

4.1 主要病害防治

辣椒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种子带菌、轮作困难、重茬严重,容易发生多种病害,大田期主要病害有辣椒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病毒病以及成熟期的炭疽病等。

4.1.1疫 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成株期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 cm,可围茎1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 cm,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病果可脱落,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可用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

4.1.2根腐病

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能逐渐恢复,反复多日后病株枯死。病株的根及根茎部皮层呈浅褐色腐烂,易剥离,露出木质部。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灌根防治。

4.1.3青枯病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发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辣椒须根坏死,茎基维管束变褐,细菌靠雨水传播,灌溉水传播或伤口侵入。该病株多在开花期发生,以盛果期危害最重。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荧光假单胞杆菌 3000亿个·g-1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并在穴内灌注20%石灰水,也可以撒石灰粉,以防止该病蔓延。

4.1.4病毒病

病毒可在其它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毒。病毒传播主要可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定植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地易引起该病流行。病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型四种症状,可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

4.1.5炭疽病

主要危害辣椒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在辣椒结果期间温度高,降雨多,或大雨骤晴,日晒强烈,果实将大量发病。贵州省一般在6月中下旬始病,7月下旬~8月上旬达发病高峰。可用10%苯醚甲环锉650~1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

4.2 主要虫害防治

辣椒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烟青虫、茶黄螨、蓟马等。

4.2.1地老虎

又名土蚕,危害辣椒幼苗,幼虫啃食辣椒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后期可将其咬断,致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可用2 kg·(667 m2)-1辛硫磷(粒状)或阿维·吡虫啉颗粒剂撒施防治。

4.2.2蚜 虫

在辣椒叶背或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它是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可用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5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

4.2.3棉柃虫和烟青虫

幼虫危害顶端嫩叶、嫩茎、花蕾、芽和果实,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有时把叶片吃光,只留叶脉,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可用10%联苯菊酯10~15 mL兑15 kg水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兑50 kg水喷雾防治。

4.2.4茶黄螨

受害叶片增厚、僵硬,叶背面具油质状光泽或呈油浸状,渐变黄褐色,叶缘向下卷曲、皱缩,受害嫩茎变黄褐色,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丛生,甚至干枯秃顶,严重受害的蕾和花不能开花、坐果。可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24%螺螨脂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或1%阿维+20%螺螨酯悬浮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4.2.5蓟 马

苗期危害常造成叶片皱缩、粗糙,受害点(面)斑枯,花期危害能引起花蕾脱落;坐果期危害能造成幼果老化、僵硬、果柄黄化。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1 500倍液或25%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适时采收

辣椒可根据生产目标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如果是制作泡椒或糟辣椒,则需采摘果实充分膨大、果肉变硬、果实发亮的鲜红辣椒,红后及时采收;如果是制作干椒,在果实完全成熟后,每7~10 d采收一次。采收时最好是晴天早晨、下午或阴天等气温较低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由于辣椒的枝条很脆,易断裂,在采收时要注意防止枝条被折断,并摘除僵果和病果。

猜你喜欢
病斑粉剂辣椒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辣椒也疯狂
拣辣椒
中外文摘(2020年9期)2020-06-01 13:47:56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中国蚕业(2018年4期)2018-12-05 05:45:12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