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淑兰
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灌输的一句话就是:“书要苦读,田要勤耕。”说的是不管读书还是种地,都要“勤”字当先。为了给我们树立榜样,父亲经常带头读书,一到晚上,他就坐在炕头一边读书,一边摘录一些与文学有关的基础知识,诸如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古诗词……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本。我们看他如此认真,也就不好意思偷懒,常常是每人拿一本书,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炕上,一字一句地读,读着读着,心就随着行行文字攀出墙头,飞向远方。
如今,我们姊妹参加工作后都成了单位的“笔杆子”,即使在工作中干得如鱼得水,也都牢记父亲的教导,始终坚持勤奋学习。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这是父亲在我耳边经常唠叨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乡下,日子过得非常清贫,父亲经常把新鲜的饭菜留给爷爷奶奶吃,而自己却偷偷地躲在墙角吃残羹剩饭。衣服要是破了,他让母亲缝缝补补又穿一年。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块刚出锅的红薯掉在了地上,拾起来刚准备喂狗时,父亲一把夺过去用水冲洗后让我继续吃。好几天,父亲一有空就念念有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粮食是劳动人民的汗水所得,一定要勤俭节约,不能随便浪费。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多年,但每当看见一些人铺张浪费时,父亲的教导总会在我耳边回响。虽然,现在我们不再为衣食担忧了,但我们姊妹仍然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父亲的“唠叨”就像警钟,时时告诫我们勤俭节约。这不仅仅是节省钱,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于资源的珍惜、对自己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后来,我们家搬到城里,不用种田了,但父亲把乡下人独有的朴实和善良也带到了城里。无论谁家有事相求,父亲都会尽力帮忙,他经常对我们说:“良田多不如心田好,有时吃亏也是福。”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即使邻里间之间发生矛盾也能心平气和地化解。上初中时,我和邻居小伙伴毛毛一起玩,不小心用指甲把她的脸给划破了,她母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母亲心疼我,打算去她家评理,父亲知道后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得放手时须放手。”对我们家来说,父亲的口头禅虽然是俗词俚语,但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语,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好风气。不管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我们都会与人和睦相处,如果有人需要,还常常会伸出友爱之手。
父亲作为我家的一家之长,其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他不仅给了我生命,更树立了我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我们姊妹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给他丢过脸。
家庭的教育铺就人生底色,好的家风能传递正能量,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也能传承好父辈们的正能量,借鉴古人留下的人生智慧,言传身教,让好家风一代一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