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京阔
(平度市财政局,山东 青岛 266700)
使用绩效评价管理财政资金支出需先设置评价方法,评价财政支出时先设置绩效目标,可根据预先科学设置。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受相较比较匮乏的绩效管理体系影响,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都呈现出不利影响。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合理运用绩效评价观念,可有力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管理水平,可有效评价管理资金的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惩罚机制、奖励机制、稽核、有效的绩效管理评价等,在财务支出方面都相对比较缺乏。在开展财务工作时,财务部门自身是不具备稽核、奖励职能,工作也仅仅是依靠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完成,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只会对运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只会对各个部门资金支出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无法实时改进自身的工作,无法正确对待已存在的问题,无法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奖惩监督有效关联。所以,在开展财务工作过程中引入绩效评价理念,能够对出现的弊端及成因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管理、执行资金使用方面等环节,能够让各部门都有详细了解,加强了对财政管理部门的监察力度[1]。而且财政部门所有支出一旦发生问题,会及时被解决,可以使相关管理部门更好的管理支出资金,渐渐形成部门自控财政支出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如管理体制、内部制度规范等,对其效益水平起到促进提升作用。
现阶段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想要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理念,首先对已经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加强。以下四方面是现阶段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支出经费暴露的问题。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是现阶段经费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支出过程不重视效益和管理、资金支出过分重度规模是现阶段管理支出暴露的主要问题。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存在的弊端:未能按规定使用应遵守的标准和数量的公务车辆;接待活动与会议承办方面,时有发生铺张浪费、摆阔气、讲排场、重形式的行为;旅游使用公费;未能良好把控支出的规模、标准、预算定额等[2]。
第二,管理资产暴露的问题。管理资产经验不足是暴露出的最大难点。未能按规定将资产报废处理,不合格处置资产,未能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盘点资产未能定期实施,造成账实不符的资产情况。未能将问责机制完善并履行是最为严重的一个资产管理缺陷,造就了即使发生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后,也无法相应的进行惩处措施,资产管理基础薄弱间接造成资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第三,支出项目暴露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有诸多缺点发生在项目支出中,其中,流于形式的可行性研究,不注重审计前期项目均为当下较为明显的问题。项目支出方面评估事后项目缺乏,考核和监督的有效性在执行过程中未能体现,绩效目标在预算上未能准确显示,绩效问责机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欠缺,导致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无法合理利用资金[3]。
第四,管理预算暴露的问题。预算管理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最关键的部分。财政支出资源浪费、过度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存在诸多问题是现阶段预算管理暴露的难点,如执行监督乏力,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讲资金使用效益是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设置指标体系。当下依据绩效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可分为五大类评价指标,分别为修正指标、综合社会贡献、产出与结果、投入、项目管理[4]。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两种形式是在设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体现形式,其中,特定指标是不同部门的个性指标内容;评价指标如果在不同部分都能相符是共性指标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两种设置体现形式,可以实时调整整个指标体系,同时也需要注意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并将财政支出的成功案例作为设置指标体系的经验。
第二,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建立。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尤为关键,一方面对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具有衡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目标完成评价的尺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后,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设置评价标准值,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遵循不同项目规模、行业、地区,实施公众印象、专家评估、数理统计分析、政策标准、历史经验等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其他标准是绩效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其中,历史标准需要获取同类指标历史数据作为参照标准;行业标准的指定是以国家行业指标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的;计划标准是以项目的预算、计算以及目标数据作为评价标准[5]。
第三,绩效评价方法的合理科学应用。评价方法若存在不合理、不科学情况,将会误导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导致评价目标最终无法实现,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公众评判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比较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法。公众评判法主要是通过员工调查问卷,资深专家评价以及概率抽样的方法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价。最低成本法适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评价支出绩效,大于等于2个相同领域对象比较其实施成本,尤其是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对象,可用此方法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时主要是对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获取。比较法是根据全面分析工作所涉及的所有部分的同类支出、前期与现在的情况比较、绩效目标和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这三个方面得到绩效目标是否完全实现。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能准确剂量的成本、效益的项目绩效评价,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时是通过对比分析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果。绩效评价方法可实施单一方法或两种及以上方法,评价时注意参照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始终以简便有效、定量优先的原则筛选绩效方法。
第四,绩效评价程度制定时需严格。现阶段的法律法规文件尚未出台针评价绩效评价机制,目前还需在持续探索绩效评价机制,当前的绩效评价机制依然需要不断完善,正处于不成熟阶段。由此看来,完善财政指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财政支出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约束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在制定绩效评价程序过程中,不断完善其监督制衡、流程、主体等,完善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确保在法律框架下,绩效评价工作可以有序进行[6]。
第一,必须要将财政预算和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项目进行事前评价,引入专家评审机制,项目支出预算时,须有确切的时间进度、实施计划、项目绩效目标,以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以保证项目可执行。强化评价事中的项目,贯彻整个开展过程中,拨付预算资金需将评价结果当作重要参考。对评价事后的项目时,评价期应放在预算年度终阶段,来年的预算编制可以将评价结果当作参考。有机结合预算安排、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资产,建立相应机制并应用在部分预算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有效结果会为后期的预算工作带来资料支持。有机结合下更加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可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
第二,设立奖惩机制,每项条规必须要规定,不能似是而非。管理支出财政时,效率的有效增加是绩效评价的终极目的,只有奖惩和问责机制更加完善,才能有效升高财政管理水平。奖惩机制中不但要纳入评价结果,还需渐渐形成完善的评价结果,奖励优秀、惩罚劣质机制中,应参考绩效好坏进行设置,预算编制则以绩效评价结果当作关键参照,逐渐形成全面问责机制过程中,需对违反纪律和规定行为更加明确[7]。
第三,公众评价法的合理适当引用。公众评价机制合理运用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能够使财务支出得到有效管理,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众评价。项目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价时需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有利于提升管理效果。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按部就班地开展,不要过于操之过急。项目支出是初级阶段绩效评价的重点,对经济影响明显、社会影响明显、与本部门只能密切相关,若是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过高也是绩效评价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项目整体支出、部门基本支出绩效评价的开展需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法规制度、体系、方法后,绩效评价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8]。
综上所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财政支出管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中,其目的主要为支出效益的有效提高、良好的成本节约与控制、做好资源配置优化、对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绩效评价为手段、监控为抓手,构建绩效目标,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全面推进,使所有财政性资金可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好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