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宗元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①,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②。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到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①黛蓄膏渟: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的油膏。
②颏颔龂齶:均指人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及嘴下面的部位;颔,下巴;龂,牙根;齶,牙床。
本文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时逢大旱,柳宗元随同永州刺史韦中丞前往黄神祠求雨,趁便游览黄溪,随后写下《游黄溪记》。本文节选的是原文的前两部分,充分体现了柳宗元描山画水的高超功力。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柳文研究法》中说:“黄溪一记,为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
本文和《三峡》一样,都是详写水,略写山,静动相衬,体物入微。当然,二者也有各自的特点:柳宗元在文中灌注了绝妙的想象,借奇山丽水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怀;郦道元则下笔利落爽脆,写景雄健清新,余味悠然。
1.本文和《三峡》都采用了动静相衬的写景手法,请具体分析有何不同。
2.结合柳宗元的经历,说说他为什么认为“黄溪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