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对抗网络游戏的“高墙”
——分层次引导小学生防沉迷的策略

2021-12-01 15:32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墙心理小学生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杨 琦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游戏也渐渐成为社会主流娱乐方式。近年来,在电子竞技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人数越来多,年龄段也越来越小,并多伴有沉迷游戏的现象。如何帮助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并帮助那些已经对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学生解除沉迷,这需要我们在网络游戏和学生之间筑起一堵“高墙”。

一、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

凡事有因才有果,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一现象,我们要从根源出发,找到其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我认为不能仅仅聚焦到小学生身上的主观原因,近年来大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

(一)客观原因

1.电子设备易获得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学习方便,为他购买平台电脑;为了生活上联系方便,又为他购置手机。学生身边的电子设备种类多,易获得,为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提供了物质支持。

2.网络游戏易上瘾

网络游戏是通过网络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多人互动的游戏。不仅种类丰富、画面精美,而且趣味丰富,体验感刺激。这样既有持续性,又具娱乐性,玩家非常容易上瘾,小学生也不例外。

3.家庭及同伴易传播

小学生有了电子设备的支持,也需要有途径接触网络游戏才会上瘾。经过调查: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看到父母玩网络游戏才学着大人玩了起来;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哥哥姐姐或同伴介绍并指引才开始玩网络游戏;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广告,点击进入网络游戏。

(二)主观原因

1.追求刺激,充满好奇心

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网络游戏里创造的虚拟人物让他充满好奇。网络游戏中打斗较量的过程冲击着视觉感官,团队合作刺激而又令人兴奋,这一切都让小学生容易沉迷。

2.欠缺自律,满足好胜心

小学生的意志力还较为薄弱,而网络游戏中人物的等级、副本的通关奖励排位等级的提升都挑战着他们的好胜心,容易在游戏中迷失自己。

3.实现自我,盲目从众心

当现实中,学生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进步时,会产生挫败感;当现实生活中和同学发生矛盾,无法缓解调节时,会烦恼焦躁。这时,听到同伴群体在课余时间讨论着网络游戏,于是怀着从众心理去试一试。

二、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即使道理上都懂,但在行动上永远是矮子。小学生很难从中“脱敏”,对自己的身体、心理、家庭等各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一)身体上的损害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近视。另外长时间保持身体不动的状态,常常会出现头晕、恶心和眼花的症状。大量的游戏时间也会挤占周末的运动休息时间,有的学生甚至熬夜打游戏,这直接导致孩子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的降低。

(二)学业上的荒废

网络游戏具有养成性特点,学生必然要在游戏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学习状态。

(三)金钱上的浪费

网络游戏开发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赢利,学生仅仅在网络游戏上花时间可能还不够。如果想要获得精美的皮肤、优质的装备,还需要金钱的投入。在线充值的服务出现后,小学生只要知道家长的手机支付密码,就能反复购买游戏道具。

(四)心理上的偏离

小学生的人格尚未成熟,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迷失,对周遭的一切都漠然而视。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楼梯上做出危险动作,老师对其进行教育时,他并不接受。自认为受伤没事的,可以补血,摔跤也不要紧,还可以复活。他把游戏里的规则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并且对自己的安全毫不在乎。

(五)道德上的淡化

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同时缺少了老师、家长的陪伴和监督,小学生能在网络上彻底“放飞”自己的言行。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小学生会在游戏中使用辱骂性语言,说脏话粗话。如果不进行纠正和约束,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将不再充满“正能量”,道德上的淡化迁移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三、分层次引导小学生防沉迷的策略

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抵挡的,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必须学会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并处理好小学生与游戏的关系。把握孩子的定位,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分层次来对学生进行疏导、干预、戒断。

(一)未沉迷或游戏瘾尚浅

对于还未接触网络游戏的学生,我们要主动出击,提早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那些已接触网络游戏,但未成瘾的学生,我们要及时进行干预,把学生从“游戏”的坑中拉出来,这样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发挥教育功能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开展网络资讯传播相关活动。教授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升、分析、整合和筛选资料的能力。让小学生看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方便。同时,信息老师可以在信息课上教授孩子如何屏蔽不良网络游戏的广告,如何删去不良插件,让网络变得更安全、更洁净。

2.发挥心理老师作用,用案例进行引导

邀请心理老师为全校师生做相关讲座,告知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因素及危害。心理老师分享相关小学生沉迷游戏案例,和学生一起观看、讨论和分析相关不良行为。

3.开展班队活动,开设团辅活动

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和网络游戏相关的主题班队活动,全员参与,全员发言。让还未接触网络游戏的学生在思想上高度警惕网络游戏,建立起自己的防范机制。开设团辅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通过群体约束力让那些才接触网络游戏的小学生及时在游戏中“脱身”。

(二)已沉迷且游戏瘾已深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帮助已沉迷的学生建立起“防沉迷”系统,真正脱离网络游戏的“魔爪”。这需要家长、老师、同伴和沉迷学生自身目标明确,持之以恒,才能战胜自己的游戏心理。

1.交流谈心,晓之以理

老师可以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一对一和沉迷游戏的学生交流谈心。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玩网络游戏本身没有问题,电子竞技也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赛事,但是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不对,先吸取知识,长大了就可以变成真正的游戏高手。

2.釜底抽薪,强制戒除

对于已沉迷游戏的学生,那一定先要强制戒除。父母要把所以电子产品都没收,让该生没有机会碰触。

3.允许反复,导之以情

一个不良行为的消退是需要时间的,其间小学生还可能接触到游戏,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不能太过于着急。另外,强制戒断后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应,我们都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及时进行情感上的疏导。

4.益智游戏,替代转移

孩子沉迷于游戏难以自拔,强制性戒除比较激进,孩子可能一下子不能接受。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给予兴趣的替代转移。既然小学生喜欢玩游戏,老师就可以推荐一些没有连续性的益智小游戏。如华容道、数独、空间模块等锻炼数学逻辑和空间想象力的游戏,成语接龙、诗词接龙、填字游戏等培养语文素养的游戏。

5.陪伴成长,良性监控

有的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因为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发生问题以后,也只是一味“暴力镇压”,如告老师、拔网线、收手机等,这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其实缺少的就是陪伴,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周末放下手机,带孩子去户外运动,参加各种亲子类活动等。这些都是良性的监控,孩子不会有厌烦情绪,而且会慢慢地从沉迷游戏中走出来。

总之,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已经无法规避网络游戏,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小学生看待网络游戏,筑起一道“高墙”来对抗网络所带来的危害。分层次疏导不同沉迷程度的孩子,让他们自身形成一个“防沉迷”系统来对抗网络游戏。

猜你喜欢
高墙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挖墙角
春风册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