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尚文中学 王 超
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将不仅关注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人的核心素养也将越发受到重视,要求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人能够逐渐具备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自身成长进步的能力和品格。人的核心素养包含思想品质、发展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心理状态等,在核心素养条件下,进行德育课程建设必须突出这些内容要求,更加关注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是教育界必须肩负的责任,教学过程中,需要为这些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政治基础,使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道德和政治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成长为能够促进祖国发展建设的优质人才。
我国已经明确指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客观规律,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构建起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德育课在教育中的内在价值,真正培养出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可以看出,在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时,教师必须提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积极关注时代发展脉络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深化德育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按照国家政策方针、时代发展趋势,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积极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在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时,按照核心素养的条件要求,将是真正践行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将极大地提高德育课程建设的质量,也能够使德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得以充分实现。在当前形势下,改革创新德育课程建设标准、教学策略以及评价制度等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对于德育的认知,深刻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国家文化特点,并且逐渐内化成学生个人思想品格以及综合素质。德育课程建设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一生成长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德育课程建设由于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进而就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将更加强调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引导。
以核心素养为条件,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德育课程建设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政治品格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品格将不仅是单方面的内容,而应该具备良好的拓展性和包容性,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全过程。良好的德育课程建设,由于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将逐渐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笔精神财富。而在核心素养条件下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无论是按照国家对新课改工作的要求,还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都将逐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社会参与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责任感。
一方面,需要尽快解决课程建设思想落后问题。许多学校仍然习惯于关注学生技能培养,对于德育教学建设工作也不如对其他技能型学科建设重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却不追求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尽快解决课程建设认知错误问题。现在普遍存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缺乏对教育工作的正确认知,大多数人认为在学校接受教育最终目的是获得未来就业的技能,没有认识到在学校接受教育也需要对价值观念、思想品格和人文素质等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缺乏对核心素养的正确认知,进而也会认为德育教育工作是形式化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最后,需要尽快解决课程建设评价体系落后问题。在进行德育教育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受限于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课程评价只注重考试成绩,不注重实际效果,评价方法落后、单一、片面,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指导意义等问题。
以核心素养为条件,提高德育课程建设质量,必须坚持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本质,应该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产生认同感,实现情感上的匹配,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配合教学。必须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力,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课堂的情感变化上,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引主动地开展学习,也能够使教学所有内容都发挥出指引学生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程建设的本质内涵,理解每一堂课程的内容和内在价值,进而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学习。而学生在这一基础之上,也会提高对于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建设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讨论上,学生通过参与话题讨论,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促进思维锻炼,也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教师所传授的思想观念,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课程内容并不是独立的课程,往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课程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德育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共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开拓出全新的德育课程教学阵地,更好地发挥出德育的作用,使核心素养教育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德育思想,通过学习语文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接受到更为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能够保持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更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目的,进而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
在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条件,必须深入挖掘核心素养本质内涵,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评价体系进行多渠道完善,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接受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考核。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只由教师单一地给出评价成绩,而是应该运用描述性方式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达标程度、标准满足、学习预期等制定出不同的尺度,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不仅要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评价,更要对学生心理状况、道德水平进行综合检测,可以从心理测验、社会活动参与、个人性格特点、日常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评价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最后,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建立起多个视角、多个维度的考核方式,可以利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整合,发挥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作用,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我、激励自我,进而进一步提高德育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
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来自社会各界的各类思想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造成影响,必须提高德育课程建设质量,才能够使学生在面对这些思想冲击时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在新课改持续推进趋势下,我国德育课程建设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更要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法治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