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洁
(广西农业干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有粮则稳、无良则乱”的古训。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进程中,粮食安全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在任何发展时期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在粮食安全方面始终严格贯彻我国稳粮政策,严格落实各项粮食安全责任,推动了当地粮食生产平稳发展,也基本保障了广西粮食供求关系的平衡。
水稻是广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另外还有小麦、玉米等。目前,广西粮食生产呈现出口粮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略有盈余,但玉米和小麦等行业用粮严重不足的特点。从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整体格局来看,广西既不属于粮食主产区,也不属于粮食主销区。广西在粮食安全方面属于“资产为主,流通为辅”的生产型省份[1]。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粮食价格缺乏竞争优势,广西以外粮食资源的进口以及国外市场的产生,使广西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发生了本质改变。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平衡被打破,广西区域内原有的粮食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生产为主、依靠市场来谋求粮食平衡。由此可知,广西不仅要从区内来谋求粮食生产平衡,而且要从国际和国内粮食流通角度来谋求粮食生产流通平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粮食经营企业将在广西粮食安全和平衡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西粮食产销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尤其是稻谷生产局面将会受到巨大冲击。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普遍超过国际粮食市场,其中水稻价格超过国际市场30%左右,玉米价格超出45%左右。长期以来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广西的水稻和玉米的价格要比国内粮价高出5%~10%[2]。出于粮食市场价格差和利益驱动,广西区域外及国外粮食资源大量流入广西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广西本身属于一个少数民族大量聚集的欠发达地区,粮食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外来粮食资源对广西粮食产销平衡产生了巨大冲击。
广西虽然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区,而且也不属于我国水稻和玉米等粮食的主产区,但是稻谷和玉米是广西长期以来传统的种植作物,也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粮食价格受到了剧烈冲击,广西粮食市场价格受到直接影响。随着粮食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广西粮食价格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出售粮食为主的农民,经济收入也会大幅下滑,在通过种植粮食已不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情况下,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持续丰收,国内粮食市场资源逐渐充盈,粮食价格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广西区内粮食企业为了对区域内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进行保护,在粮食价格逐年下降的形势下,仍然严格执行国家收购农民余粮政策。而这种局面最终会导致粮食旺购滞销,且整个广西高价位粮食库存数量也会逐渐增加。而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际粮食资源大量涌入国内,导致国内外粮食价格形成巨大价格差,在国外粮食资源的巨大冲击下,高价位库存粮食很难实现顺价销售,粮食销售最终会出现亏损局面[3]。广西政府及粮食生产企业面临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将会承受巨大压力。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广西乃至全国对外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广西粮食市场逐渐与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基于此,广西粮食市场不仅会有广西本地粮食企业,而且国内其他区域和国外粮食企业也会大量涌入,广西原有的粮食流通秩序将会被进一步打破。广西粮食市场以及粮食批发市场也会通过多种社会营销渠道实现对外开放。从国家角度来看,面对广西复杂的粮食市场,只能在严格遵循国际粮食贸易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协调。传统粮食市场的强制行政手段不再适用,进而会导致广西粮食流通难度进一步增加[4]。
在粮食生产活动中土地资源属于一项重要的投入要素,其直接决定了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对于土地资源因素来说,耕地面积是最直接的一项衡量指标,会直接、显著地影响粮食生产。通常情况下,耕地面积越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越高。在粮食生产供需平衡中,耕地属于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耕地资源出现了明显的非农化占用现象,导致广西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广西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同比出现明显下滑。
粮食总产量会受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明显拉动,而区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空间布局以及粮食作物耕作模式等均会受到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每667 m2粮食实际占用耕地的粮食产出效益主要会受到生产资料投入、土壤肥力、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提升粮食总产量的有效手段。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程度实际上是以农业机械总动力为指标。区域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耕作模式变化在农业技术进步下产生改变的同时,也会在农业机械动力总和中产生积极影响,而粮食种植效益的提升又会对农民粮食种植生产产生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采用人均GDP指标和非农人口比重来实现区域经济状况对粮食生产发展进程影响的衡量。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对于某一区域发展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追求经济效益规模和经济发展增速,因此,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占用以及工业、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使得农业生产受重视程度不断下降,进而影响区域粮食总产量。
自然灾害会对区域粮食生产和总产量产生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区域内粮食生产方式的演变。广西处于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区,病虫害、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比较常见。例如,广西在2019年的夏季暴雨灾害中,超过3万hm2农作物受损,超2 000 hm2农作物绝收。
粮食生产也会受到种植结构调整的显著影响,区域粮食生产的调整能力会受到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持续时间的明显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在我国推进农民增收、农产品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很早就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但直到2001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关于2001年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后才真正加大了调整力度。根据《通知》,广西要积极推进优质稻的种植和培育,并调减早稻种植,将杂粮、玉米等作物面积调整作为重点,以此来实现广西经济作物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
虽然广西属于少数民族聚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必须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给予重视;要不断转变观念,认清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真正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粮食贸易的相关规则和具体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和学习,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广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给区域内粮食安全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快速树立起粮食生产与国际接轨的新理念,克服封闭发展思想,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条件给广西粮食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粮食自给自足是保障广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广西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目前,广西农村劳动力规模达到2 000万人,因此,大力推动粮食发展才是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全面提升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要全面更新粮食基本自给的观念,以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形势为基准,摆脱过去“食物安全”“口粮安全”的错误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口粮才是真正影响广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广西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农业发展优势,根据广西主产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逐步调整。当前,广西粮食生产和流通价格不仅在国内市场偏高,而且品种质量也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调减粮食生产优势区低效农作物种植上,同时要对种植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因此,广西应该实现农业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尽可能在优势产区集中种植粮食作物,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布局调整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此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平衡,有效避免粮食安全受到经济作物占比过高的影响。在农业功能分区过程中要对广西各个区域的区域优势进行平衡,积极引导各地区实现自身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保障粮食作物分区与经济作物分区之间布局合理,推动粮食生产专业化,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实现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针对桂中平原、南流江三角洲、浔江平原等水土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划定重点粮食作物生产片区,以当地粮食生产大县为中心打造出连片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使桂南和桂东等一些传统粮食主产区持续下滑的粮食总产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当前保障广西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全面提升广西粮食市场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条款中关于突出粮食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全面推动世界大市场统一的形成,这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冲击。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农业贸易协议中的“绿箱”政策,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农业教育普及、农业保险等各方面的补贴投入,对本国农业和粮食生产进行保护。根据“绿箱”政策,如果我国将原有农产品出口补贴转移到农产品生产方面,则在农业方面的合法补贴要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增加200多亿元,且实际增长率达到70%。因此,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款来不断加大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这对于全面改善广西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广西农产品质量、控制广西农产品成本以及全面提升广西农民收入水平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此,广西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当今国际粮食市场的相关规则和政策进行深入研讨,并快速制定出既符合国际市场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流通保护政策,以此来促进广西区域粮食生产发展[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广西粮食流通产生巨大冲击,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广西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但同时也给广西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进一步改善了广西的粮食进出口环境,小麦和玉米等市场价格逐渐下降,广西粮食生产和加工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提升。因此,广西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赋予的便利条件,加快粮食生产加工技术的全面改造,同时针对区域内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关注,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结合广西粮食生产实际以及粮食进出口机制,实现广西粮食生产和流通安全格局的进一步重构。
广西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广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以此来保障粮食总产量。首先,要持续推进优质水稻的培育和推广。不断强化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加快优质水稻新品种科研成果转化,并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粮食作物新品种。其次,要凭借当前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桂东南地区全面推广“粮食+粮食经济”复合模式,在全面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实现粮食种植附加值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发挥稳定粮食总产能的效用,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快速建立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体系,从省、市、县三个层面出发加快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同时积极拓展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做好灾害的预警和防御工作。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应该加强对国际粮食市场规则的解读和研究,发挥出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全面推动广西粮食生产和加工技术的有效优化,保障广西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