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文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北京 100088
随着计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专利文献的使用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专利信息是重要的产品技术、法律规定和经济价值以及权利要求书,并附带配图和摘要,揭示发明技术内容。其技术信息是完整和连续的,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使企业更容易阅读和跟踪技术的发展。
专利信息包括了重要的技术和法律信息。充分的分析和利用专利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对手的经济实力、研发能力及其未来发展战略。其中,专利文献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和摘要等信息内容,充分公开了发明创造的重要技术内容。由于专利文献的特殊性,专利权要求保护的技术信息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可实施性等特点,故而专利文献是集技术性、法律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重要信息载体。专利文献的著录项目信息注明了关于专利申请日期、公开日期、法律状态、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代理信息等内容。另外,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还定义了专利权保护的范围,明确了专利权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通过全面分析专利文献,可以获得其中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进而获得高价值的经济信息,例如,可通过专利分析,获取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布局、主要竞争者、市场分布状况等信息。通过分析有关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了解专利持有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通过专利文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可以探究专利权人的技术规划,战略布局、研发方向、市场走向等其他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综合确定企业下步的战略计划[1]。
根据信息产权组织的统计,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创新都在专利文献中有所披露。可以说,专利信息记录了所有的新技术。它是世界技术资源图书馆。所以通过有效的利用专利信息,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技术状态,明确当前技术趋势、技术布局、竞争环境,及时调整企业研发方向和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可见,正确的使用专利信息对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通过对相关技术领域中专利信息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技术研发的关键点。以及基于这些专利信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环境,以便企业找到并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明确企业的定位,确定企业市场的生存区域和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开展重要的经济活动时,对专利信息的分析,为重要的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专利信息包含最新的和丰富的技术信息。通过对专利信息的研究,了解该技术领域发展趋势,让技术研发人员可以进行学习和参考,不断启发和激励研发人员创造性思维,避免重复性的盲目研发,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效率。
通过分析专利信息并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再决定是否申请专利以获得研发成果。在分析市场竞争对手时,明确企业自身技术定位,必要时可以通过“干扰专利”从核心技术外围来混淆对手,或者对其母专利施加技术障碍,形成边缘技术壁垒等竞争策略[2]。
内部专利主要有两个要素:受法律保护的专利和申请中的专利。内部专利信息的管理,主要在专利的申请、公开、审查、授权、运用、保护和管理维护中,产生的各种相关记录信息。其中专利说明书和相关权利要求书是专利信息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专利信息的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信息的统一存储和归档管理,以有利于专利信息的利用。在管理专利信息文件时,其传统的管理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管理的。而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文档的广泛使用,使相关企业能通过软件建立数据库,同时记录相应的专利名称、申请以及公开时间等重要的信息。当创建专利文献后,管理人员需要添加信息并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编辑。首先,将专利信息进行划分,形成相关产品和应用技术的链图。然后,结合企业情况在线提供相应的专利信息,并结合技术管理人员的设计,添加有关群体、产品和不同机构的信息。对于内部专利信息的应用,企业可向内部专利数据库和外部专利数据库提交申请,通过系统对其重要的信息进行保护。内部专利信息,分为内部使用和外部转让两种方式。内部应用指企业将技术应用于自身产品。对于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技术管理人员可积极结合创新和优化,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生产领域,以便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除了内部使用专利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专利许可等应用方式,以有效促进企业利润增长。企业也可以将专利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或将专利技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在外部专利信息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采集相关专利信息。其第一步是选择相应数据库。通常可从免费数据库中获得国内外相关专利信息,比如国内主流专利检索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等。同时还可以选择功能更全的商业数据信息库。第二步,根据项目和产品内容生成必要的关键词,结合专利分类号IPC。洛迦诺分类号,通过关键词与分类号结合检索式,来检索目标专利信息。第三步是进行专利信息扫描。通过检索得到大量的专利信息数据,必须进行技术性粗筛,去除明显检索噪音。购买检索服务后,可以自定义生成一个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然后技术由技术人员再次进行筛选,最终形成一个符合分析范围的二级数据库。通过筛选后得到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专利信息的分析。通常要对对专利文献的数据、资料进行检索、统计、扫描和专利信息研究工作,以获得对企业有用的专利信息,这也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非常重要步骤。技术人员在分析中,要考虑技术水平、立项情况、成果能否申请专利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包括:专利分类、日期和申请人等,通过表格和相关数据模型进行统计。根据标准,应使用直方图或其他图形将结果转换为专利图谱,也可称为宏观分析。可根据专利统计,得到在某领域有重要地位的企业信息。定性分析包括对摘要、说明书、专利权利要求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强调技术内容。通过分析文件内容来掌握其特性。其要用于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应用趋势。在实际的专利信息使用过程中,这两者经常一起被使用。企业对外部专利信息的应用是非常很广的。首先,可利用其分析结果进行相关的专利产品设计,通过分析技术趋势,可巩固和执行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专利技术的保护,也更加明确了此类技术专利的应用计划。其次,通过专利权利的分析,可以得到和了解相应的法律保护范围。以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降低专利侵权风险。
当前,很少企业有分析和使用专利信息的能力,多数中小型企业,在使用专信息文件方面存在差距。在专利申请期间,企业仅限于获得简单的专利信息。在专利转型方面,我国密集产业的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大约11%,远低于美欧在对发达的国家。只有9.9%的技术企业成功在市场上取得执照且允许他人使用技术成果。能转让授予第三方的专利的仅占有效专利的5.5%。国内有效专利申请仅为57.9%。在专利信息的使用方面,使用专利信息的企业在产品开发或技术创新的使用率约为35%,但小微企业在专利转换和使用方面的表现更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受益率非常的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由于在我国有关专利信息的使用时间不长,相关的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存在缺陷。尽管近年来,专利信息系统在信息财产管理局的规划下初步形成,但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专利信息系统和企业专利信息模型尚未连接,还需要行业协会和相关信息机构实施专利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和市场导向尚不明确,缺乏服务标准,并且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二是缺乏专利信息服务方面的优秀模范企业。目前,市场为导向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数量比较少,且其规模都不大,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不强。 导致了分析来自企业和最终服务机构的专利信息量不具代表性。
在信息时代,经济和商业化信息在不断变化。在进入某个技术领域时,企业必须要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总体状况。因此,通过相应的专利分析,企业可以更明确的该领域的技术实力的分布以及各地区的产业层次结构、类型。同时也能认识到国内外技术的发展趋势、目标市场差异和技术差异发展以及竞争者数量的变化和特征等,以有助于企业进行商业化模式的动作。通过对专利信息的研究,可以发现技术应用的潜在市场和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并有效帮助寻找适当的商机。
在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下,技术创新总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因此,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战略,要对不同层次的技术研发有系统的了解。通过专利信息分析,技术人员可全面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构成、与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应用情况以及该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扩展方向。并明确了产品技术发展构成变化、发展的成熟度以及能够影响技术发展的其他相关因素,以有效帮助企业寻找技术变革的方向,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技术研发中,对需求点分析,寻求技术空缺开展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调整技术研发方向,避免专利侵权现象,以顺利获得新技术的专利申请,实现经济效益。二是在侵权判决中。产品一旦推出,无论是侵权诉讼还是第三方侵权诉讼,律师都可以通过专利信息的分析,比较其产品的技术点和产品索赔的效力。因此,专利分析为企业战略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可能性。
当前,国内外专利信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特征上,尤其是证书类别,文件所在的国家、申请日期、发明人等,以获取有关技术设计发展趋势。专利信息的分析方法用于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将技术水平、技术动态、技术发展趋势等作为宏观信息。使用竞争情报研究方法,基于专利申请数等多个指标,对专利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调查[3]。从定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三种类型开始,将专利信息与实验分析相结合,以探索产品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专利信息申请理论模型的应用对象中小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其应用工具是专利信息检索数据的基础。通过提高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研发人员的技术信息分析能力,访问能力,信息扫描能力,以及专利信息的综合利用。促进中小型企业得以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的中小企业专利信息的运用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实,它指导了中小企业的研发人员,利用专利信息,实现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研发能力。增强了产品研发人员对分析技术信息、搜索专利信息、扫描专利信息以及使用专利信息的能力。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