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桄
(凌源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辽宁 凌源 122500)
随着农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法相比,采用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在玉米生产中,播种是确保优质玉米生长、稳定、高产的根本。气力式玉米播种机是一种最基础的播种方式,其工作性能与播种质量、生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玉米播种机在结构、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因此,使用者和维护人员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我国玉米播种机主要有传统的机械式播种机和气力式玉米播种机两大类。机械式播种机是利用机器结构上的小孔,由排种机转动并传输种子,再被放置在指定的地方,以完成对种子的采集和分发。气力式玉米播种机是在压力作用下,种子被吸走并释放。与之相比,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地适应高速排种的技术需求,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加强对气力式玉米播种机的技术研发和检测工作。气力式玉米播种机驾驶员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能正确使用操作说明书,并积极参与工厂的技术培训,以达到熟练操作的要求。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在使用之前,要认真地检查、调试整个机器,并保证关键部件的螺钉固定,避免在使用中出现事故。对驱动链条进行润滑,并将钻头上的所有小部件拆卸下来,对气力式玉米播种机进行磨合。新购置的播种机,应根据生产厂商的要求进行磨合,合理磨合作业可以有效地改善各部件的配合,从而为气力式玉米播种机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可有效地提高播种机的使用寿命。许多农民在购置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后,忽略了其磨合性,从而造成了设备的提前磨损,如果继续使用,往往会造成机械故障。在实际操作中,驾驶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若发现异常故障,应立即停车查看。在正式应用之前,要先进行试播种,以确定播种的深度、抑菌效应与农业生产的需要。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必须在同一转速下顺利起动。很多现代播种设备都有各自的监测与控制体系,需注意有关参数的变动,如出现秸秆缠结、黏土、开沟器破损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维修。另外,播种器的动作要按农业生产所需的速率进行,不可超载,否则会造成播种器的品质降低或机械失效。
气力式玉米播种机的结构形式主要与牵引机有关,其工作元件有开沟器、排种器、种子箱、排肥器、肥料箱、地轮、覆土器以及镇压装置等,由车架相连,播种机的联接机构与拖拉机后三点悬吊牢固地联接。工作时,使用开沟器挖沟,地轮来控制挖沟深度。同时,在拖拉机的牵引下,给播种机供电,施肥器从地下获得动力后启动,将肥料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将种子通过导种管道送入播种箱。使用开沟器的顶端来开启播种槽,肥料经施肥设备排放到导肥管道中。同时,该设备的开沟机具有很好的回土性能,可以在播种之前充分利用土壤的自然沉降进行覆盖,达到了分种施肥的作业效果。该加压设备进行了挤压,使其能够完成整个播撒。
如果采用气力式玉米播种机,有可能会出现气泵的运行或者是煤气管路的问题。如果在气力式玉米播种机中存在着不正常的传风和负压,那么就会导致种子无法播种。另外,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传动部件变形、齿轮磨损和排种器磨损等,对播种器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地分析插种功能不正确的原因,并检查气泵的运行情况。如果气泵出现故障,要检查电动机的动力,找到并排除故障;还要检查管路有没有连接,如果有泄漏,要及时进行调节,以保证气阀的密封状况。另外,对主要部件的磨损和损伤也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发现磨盘有很大的损伤,必须进行相应的替换;如果驱动轴是弯的,应该把它弄直;若播种机磨损严重,则要立即进行更换。
播种深度浅,是钻具长期磨损所致。造成播种深度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犁具磨损,造成土壤渗透性差。松驰时会造成播沟浅,造成播下深度不够;二是若地被板磨损过大,就不能将充足的土浇到播槽上,造成表层土层不够厚,造成收成太小;三是调节螺丝、调节螺帽磨损严重,造成调节后的定位功能失效,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维持播种深度。解决浅层播种问题,驾驶员要注重养护,同时要留意开沟器、弹簧和螺杆等关键零件的防锈、润滑,避免造成严重的磨损。如果开沟器、盖板等结构有较大的磨损,必须进行更换或维修,调整螺帽的磨损要及时更换,同时要用螺丝帽旋动来防止松动。
在气力式玉米播种机中,播种量不均匀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造成播种量不均的原因有:一是播种机长期运行、主电动机转速降低、轴功率不足等。由于气流的转动和气道的缺乏,使得种子的排种效率降低,而间歇的气流会使种子的排种不稳定;二是气泵两侧轴承磨损较大,或润滑不良造成传动阻力增大,气泵转速下降,造成气流压力不足,种子不能在播种盘上吸收。在播种时,会造成间断性的种子问题。如果播种量不均匀,应检查抽油机的运转状况,发现有无空气流量不足的现象,并对播种机气室进行检修,确认气室容积是否足够,输气管线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如有渗漏,应立即进行调整或更换新管线。修补煤气管线如裂缝、小孔等的轻微损伤。若播种室或播种板发生变形,应进行维修,并在运行后的播种室或播种盘上检查气泵的轴承是否有磨损。为了确保播种机的正常工作,应及时进行替换。
漏种往往是由于播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播种器中没有任何的种子,应该对下列问题进行检验。首先要检查种子管道有无阻塞、脱落、有无破损,如果有阻塞,要立即清除,并正确安装。输种管有破损,要立即进行替换,若杂质过多,则会造成开沟机和播种机的阻塞。在这段时间内,要及时进行换种,有条件的可以对含杂质的种子进行再一次扫描,并对种子盒内的种子进行检测,如有遗漏,应立即进行补种。
在气力式玉米播种机的使用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发现播种机不能排种,则要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有传动部分磨损、进气管堵塞、种箱封闭和种子空种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维护人员要对钻机进行彻底的检查,以查明其原因。如果出现了故障,应该立即进行替换,以此保证播种器的正常运行,不会对以后的播种量造成任何的影响。
在播种前,播种者要对玉米播种机械进行科学的选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玉米种植面积和耕地的品质选用合适的播种设备。可选用名牌农机制造企业的高品质机型,以确保机器的最佳品质。名牌产品一般都有很好的口碑和服务,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在购买时,要认真核对和验证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如使用许可,操作手册,合格证,以及播种机械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减少购买的风险。
在专家的指导下,播种员应该对气力式玉米播种机进行系统的了解,要对播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对使用手册中的有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的避免无谓的错误。在正式开始播种之前,应根据作业手册及专业技术要求,对机器的结构及各主要零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保证关键零件的工作状况,并要特别注意播种机的传动部件是否完好,检查是否松动、机件是否紧固、机内是否有异常声音,要对传动部分进行适当的润滑,同时要对开沟机及种子盒内的杂物及时清除,保证气力式玉米播种机正常工作。
首先,必须对机械的水平定位进行调节,以确保气力式玉米播种机的工作效率。沿水平方向移动,把钻头向下按压,把尖头的刃口插入地面,注意左右两边有没有倾斜,并对左右两边的拉杆做好调整。其次,适时地检验播种量与农业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并通过改变链轮构件来调节播种量。调试完成后,要进行试播操作,保证播种器在正常工作。依据使用说明及专家多年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土壤特性、土壤水分等因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播种质量,降低无谓的损失。最后,调整钻机的水力举升,以防止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能源损耗和效率降低,钻机抬起高度不应超过15 cm,因为这样既适合翻耕,又可以继续作业。
首先,在每一次工作结束后或开始新的工作之前,都要对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各主要零件的状态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气力式玉米播种机在播种时的良好状态。其次,在播种期间,驾驶员应严密监控播种机的运行状态,并在停车期间检查传动装置、土壤覆盖、沟渠和播种器的状态,以防发生故障。如果发现有损伤或运行不正常的零件,在播种前要先解决问题。再次,在种植期间,驾驶员应确保种植机在操作时保持均匀的直线运动,不能随意停种,也不能随意改种。在地面上进行转向时,必须及时地提升钻具,并进行升降。在任何时候都要低速运转,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开沟器的堵塞。最后,为了保证播种器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播种箱中有充足的种子。为了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浪费,播种机在进行耕作时,应先把种子清理干净。在播种期,应尽量保证设施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在种植区内设立醒目的警告横幅,以防止非播种人员的进入。同时,种植工人还应该尽量避开机器的工作环境,将意外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播种器在播种后应彻底清洗、检查、保养和保存,使其在技术上处于最佳状态。技术上的可靠保障依赖于以下几点:第一,播种后,要彻底清洁播种机种箱、肥箱、种子计量器和肥料计量器等零件,并用清水擦拭。第二,传动部分(传动轴、链轮、链条)及各润滑部位应按规定加润滑油,确保润滑,但链轮和链条上不能加油,否则会被灰尘所掩盖,增大磨损。第三,在连续播种期间,对每一处润滑部位进行定期润滑,并对主要工作部件(排种器、肥育器、传动装置、行走轮)进行清洗,确保播种、排肥顺利和准确。在加入种子和化肥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并确保种子和化肥的品质。第四,钻头的金属零件在储存过程中必须涂上防锈涂料,以防生锈、剥落或变形。
在玉米播种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并提高其发芽率,就必须提高气力式玉米播种机的使用寿命,确保播种机的品质,必须掌握好播种机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维修技能和维修知识。对气力式玉米播种机进行科学化、智能化的维护,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