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位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构成要素和学生重要的学习途径,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思考和成长。很多学校在阅读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就是学知识,功利意识过强。阅读本身被赋予了太多不属于它本身的意义,例如希望通过阅读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写作文等。因此,一些教师不愿意学生将时间花在不相关的课外读物上。对于阅读教学思想的实践探索缺乏持续性,甚至流于形式。
阅读意识不强、阅读量较小、阅读内容狭窄、阅读方法欠缺等问题是中小学教师阅读的总体特征,其根源在于教师工作压力大,缺乏阅读时间。针对问题,很多学校都会加强对教师的阅读教育培训,或许是为了显示培训的公平性,基本都是语文学科教师轮流参加,接受培训教师的甄选和选拔随意性较大。
一些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仅仅依赖几位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的组织和坚持,在确定书目、活动设置等方面缺乏师生的互相交流和协助,这种自发性自组织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如何持续有效地开展教师、学生间的阅读活动,是各校在推广阅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校长是否重视阅读、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是制约一个学校是否成为书香校园的关键。校长在阅读引领方面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校长改变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因此,校长必须要从自身发起阅读革命,实现自主成长,做引领学生阅读的灵魂人物。
校长在推动阅读教育中最主要的作用是推广和指导阅读,运用专业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传递阅读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备四项能力:一是懂阅读,懂得阅读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二是懂师生,了解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心理需求,也有能力探求需求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师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三是有方法,能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师生阅读的计划性和次序性;四是善总结,在推动阅读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校长要能及时跟踪了解活动效果,做好总结,积累经验。
阅读是滋养心灵的慢功夫,离不开文化氛围的浸润和规章的约束。因而,校长要构建相应的制度文化。具体而言,校长可以组织阅读方面的骨干教师充分讨论,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阅读实施计划,并将活动安排详细列入校历。同时,在校内成立阅读推动领导小组,制定《学校阅读课程开发实施意见》,将“共读”纳入正式课程,定期举办读书讨论、分享、交流活动,唤醒教师对于阅读的意识和自主性,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好的阅读场所可以更长久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更加专注地阅读。校长要带领大家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师生走进校园后,目之所见,皆为书影;耳之所听,皆为书声。一是建设并充分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学校图书室在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读者人数、借阅量和藏书量,使用面积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二是建设好学校阅览室。创设良好的墙面环境,设置合理的开放制度,整齐有序地摆放图书及书架,设立好书推荐栏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书籍的借阅频率。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其他环境,可以在大树下、水池边、广场上设置阅读角,摆放小桌椅和书架。如果条件不允许,还可以设置流动图书车,在课间由教师专门推出以方便学生阅读;设置阅读展示区,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之后收获的快乐。
校长要着力打造专业的阅读共同体学习系统,让教师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结果,探寻有效阅读的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愿望并为之提供所需养料,促使教师将阅读的成效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专业阅读成果。在阅读共同体中,校领导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校长要提前充分掌握教师的阅读需求和状况,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兴趣组建多个阅读团队。
在抓好常规阅读活动——晨诵、午默、阅读课的基础上,持续性开展非常规阅读活动。一是抓好师生共读,在配合正式阅读课程的基础上,将阅读活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个学科之中,由学科教师组织与班级学生的共读活动。二是多角度呈现阅读结果,或鼓励师生将感悟、反思以日记的方式呈现,或引导学生创作诗集、图画书等作品。在学校层面定期组织评比,表扬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品班级,鼓励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反馈多做记录,多做保存。三是专门设立阅读活动校历,将全年计划开展的各项阅读活动都详细列入学校校历中,通过讲故事大赛、读书演讲、朗读展示、故事剧、阅读批注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绘本剧、制作自己的阅读档案袋等各种活动,调动每一位师生的阅读兴趣。四是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成为学生最亲密的阅读伙伴,为家长推荐阅读书目,评选年度“书香家庭”并组织表彰活动,让家庭全面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成长中。
学校可根据教师参与并设计阅读活动的规模和程度,引入激励机制,将阅读工作成绩与岗位聘任、评优评先、工资绩效等挂钩,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校长还要帮助学校各阅读共同体团队的组织者争取到各级各类与阅读相关的研习培训,“引进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对于参训之后的教师,学校要组织好校内二次分享交流工作,由关键少数带动学校各学科教师提升阅读意识,提高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促使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不仅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还应充分利用自身在管理、教学中特殊的阅读引领地位,带动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推动学校良好阅读风气的形成,助推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