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利,高小新
(1.富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富平 711700;2.富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 富平 711700)
富平县因“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陕甘边革命老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富平古称频阳,历史悠久,置县已有2 400 多年。富平农业优势明显,素有“九峪肥田”之称,共有耕地7.33×104hm2。全县总面积1 242 km2,辖16个镇(街道)268 个行政村,总人口82×104人,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富平县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按照陕西省“3+X”特色产业布局,进一步唱响“干柿业、发羊财”主旋律,着力打造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国内外知名柿子产业强县,全县发展尖柿2.4×104hm2,年产鲜柿25×104t,加工柿饼6×104t,总产值40×108元;奶山羊存栏76×104只,年加工羊乳制品4×104t以上,全产业链产值80×108元。富平先后荣获“中国柿子之乡”“中国奶山羊之乡”“中国羊乳之都”“中国早中熟苹果和极晚熟苹果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世界奶山羊发展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等称号。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夯实工作任务,举全县之力高质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会3 次,整合相关涉农资金,主要用于镇(街道)监管站建设、实验“双认证”、追溯体系建设等。同时将创建工作列入2020 年政府重点工作予以推进落实。二是加强考核,督促推进。将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县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加强指导,完善记录。规范生产过程监管,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台账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填写生产用肥、用药以及其他农事环节的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将县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贮运企业、超市、批发市场、农资门店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建立管理档案,加强日常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查指导,督促产销主体100%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禁限用农兽药管理、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建立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红黑榜”制度,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
一是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索证索票、经营台帐制度,引导全县75%以上的农资经营主体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二是全面推行农药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在全县设立禁限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5 个,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267张;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及时立案查处;四是狠抓奶源管理,规范生鲜乳市场秩序。深入79家生鲜乳收购站点就奶价政策宣传、购销台账、质量检测记录等开展检查,严把生鲜乳收购关,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五是开展“放心农资进乡村、质量兴农保安全”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 400 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20 余人次。新冠疫情期间,在富平高速路口、南关菜市场发放绿色通行证、农资车辆通行证等共计460多张。会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电子商务领域农资质量抽查和违法问题查处,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六是严格肉品监督检查。4名专业人员长期入驻屠宰场,对畜禽入场、非洲猪瘟防控、产地检疫、耳标等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肉品供应安全。
县级检测中心实验“双认证”顺利通过省农业农村厅机构考核、市级市场监管局资质认定考核,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已具备对外检测资质。16个镇(街道)监管站检测室仪器设备配套齐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已建立检测室,县、镇、主体三级监测体系健全,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检验检测和指导服务等工作,监测范围覆盖全县所有生产基地、销售企业、批发零售市场。指导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产品自检制度。不定期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风险监测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健全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联动机制,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惩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2019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水果滥用膨大剂、农资打假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案件48 起。通过严查重管,近年来,富平县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一是制定、修订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6 项、地方标准5项,全县主要农作物基本覆盖,印发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10×104余份;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田间地头开展质量安全、标准化种养殖生产技术培训、现场指导800 余场次,标准入户率达100%。全县建成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标准化农贸市场共427 个。淡村上河屠宰场被确定为国家级屠宰场。二是狠抓“两品一标”认证,新增绿色食品1 项,全县累计认证绿色食品7 个、有机食品6 个,5 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正在申报中;“富平尖柿”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柿饼”“富平甜瓜”“富平九眼莲”“富平羊奶粉”“流曲琼锅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平柿饼”“富平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平尖柿”“富平九眼莲”“富平齐椒”“富平苹果”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正在申报“富平齐椒”“富平奶山羊”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尖柿”列入省级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全县尖柿、甜瓜、九眼莲、苹果、设施瓜菜等农产品认证面积超2.8×104hm2,占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3%以上;柿饼、面粉、琼锅糖、羊奶粉等农产品认证产量占总加工产量的44%以上。三是加大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科学合理调整县域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全县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6%。
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均设有检测机构,全县16 个镇(街道)建有监管站,2家超市、1家批发市场,重点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自检室。268 个行政村设有协管员,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运转正常。制定监管人员培训计划,举办县镇村监管、检测人员培训班,年集中培训达40学时以上。
一是优化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追溯与合格证双覆盖。全县199家规模种养殖经营主体纳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进行动态监管;陕富面业、骐进生态农业等5家主体入驻国家级追溯平台。扎实推进合格证制度,印发《富平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举办培训会15场次,发放告知书2 000 余份、合格证1.5×104余张,推进诚信生产经营。二是修订完善各类监管制度共50 余项,涉及农产品生产、检测、执法、储运、加工、产品追溯等环节。探索建立分散农户和收贮运企业监管模式,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的有效运行。三是组织规模经营主体参加杨凌农高会、绿博会、富平名优特农产品走进江苏暨招商推介会、渭南特色农产品福州推介会等各类农展会50余场次,推动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虽然富平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镇办监管能力不足,监管人员不专业,效能发挥作用不够明显。二是部分经营主体对质量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检测力量相对薄弱,县镇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镇办监管检测无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下一步,将以创建工作中存在问题为导向,创新模式,补齐短板,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措施,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以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重点,强化入网主体生产档案管理,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倒逼行业自律,诚信经营。二是加大农畜产品监管力度,配强执法力量,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强定点屠宰监管,落实非洲猪瘟“两项制度”;强化奶源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加强水产野生动物保护巡查,严厉打击渔业养殖的违法行为。三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双品一标”品牌认证管理,有效提升富平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强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效及典型经验,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