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痛症又称跖神经痛、跖神经瘤或者摩通综合征或mor-ton综合征,是指前足横弓劳损或跖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前足跖骨干及跖骨头跖面(即前足底部)的疼痛,临床上分松弛性和压迫性。松弛性跖痛症主要由于第一跖骨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横弓慢性损伤之故,为原发性跖骨内翻症和跖骨过度活动症。
跖痛症是一种常见的脚病,在各种疼痛中“名列前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高发病。本病多发于30~50 岁中老年妇女,和足部狭瘦松弛者,大多为单侧。此外,穿鞋不当比如穿超细跟高跟鞋,也容易得上此病。
人类的每一只脚掌,除了足趾外,共有12 块小骨,统称为跗骨。它们由韧带、肌肉联结在一起,形成一座前宽后窄的微型拱桥——足弓。宽的一头有两个主要支点,分别在拇趾和小趾的后方,窄的一头支点是足跟。除了前后方向的足纵弓外,还有从内到外的足横弓。两弓构成的“拱桥”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身体重量传递到足弓后,即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三个支撑点,同时发生轻微变形,吸收震荡,保护脑、脊髓和胸、腹腔器官。同时,足弓还协助维持身体重心平稳,利于直立行走。
足弓前部,也就是微型拱桥的桥面,主要是由5 根跖骨并排组成的。跖骨较细长。位于脚趾后面的跖骨头明显鼓凸,因此,整根跖骨看起来有些像鼓槌。跖骨之间的缝隙,有神经分支走行,分布于足底内侧和脚趾底面。
由于跖骨头粗大,跖骨头之间缝隙比跖骨干之间缝隙狭窄。经过此处的神经分支易遭受损伤。有些人天生足部狭瘦,韧带松弛;中老年妇女身体老化,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变小,韧带、筋膜弹性下降,足弓连接松弛,可发生塌陷。另外,体重突然增加,或病后软骨间肌萎缩无力等,都可以导致足弓塌陷。以上原因,加上劳动时剧烈活动、局部外伤、站立行走过久、负重过多,或鞋帮过硬、鞋跟过高等,跖骨头部位软组织易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复刺激,会引起神经增粗,形成结节,周围组织增生等。这时,病人感到前足底部疼痛,感觉异常,影响站立和行走。鞋袜不适时尤其明显。疼痛较为局限,也可向足趾放射,以第3、第4 足趾根底部最为多见。常为刺痛、刀割样痛或火烧样痛。剧烈时病人无法忍受,只得停止站立或行走,脱去鞋袜揉搓止痛。
为减缓疼痛,病人应适当休息,减少负重,避免过久站立和行走,穿鞋宜宽松、透气、柔软,少穿高跟鞋和硬底鞋,如果必须穿,最好要选宽头、厚鞋底的。穿高跟鞋或有鸡眼和脚垫的人可以使用硅胶前脚掌鞋垫,因其柔软有弹性,置于前掌跖骨下面,可通过分散压力来减轻疼痛,尤其是降低行走时前脚掌承受的压力。或在鞋底相当于跖骨头后方可钉上一条橡皮横条,这样可以重新分配足部负担,减少跖骨头负重。每晚用温热水泡脚,自我按摩前足底部,或将患足踩在某些光滑的凸物上,滚动摩擦前脚,如月球车、足底按摩器等保健用品都可使用。加强足部肌肉锻炼,如原地弹跳。疼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芬必得、扶他林等。同时配合理疗、封闭、热敷、中药外洗,促使症状缓解。严重不愈者必须看医生,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①选择合适的鞋子。穿高跟鞋或太紧的鞋会引起一系列的足部问题,包括跖骨痛。另外,如果鞋子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缓冲,也容易导致跖骨痛。因此,你应该穿脚趾部(前部)宽敞、底部有缓冲的鞋,这样能均匀分布足底受到的冲击力。②考虑使用缓冲鞋垫或足弓垫。这些产品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跖骨疼痛。③保持健康的体重。你最好将体重维持在一个健康范围,以减少足部所受到的负荷。④如果你受伤刚好,不要立即恢复高强度的活动。若在完全恢复之前忍痛训练,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从而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