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张尤 陈禹洁 常雪丽 刘凤蛟 王凯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放管服”政策主要是指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则是创新管理,促进公平竞争。“服”是一种高效率服务,营造一个更加便利的环境。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调查廊坊市“放管服”政策实施的总体情况,找准“放管服”改革中推动的难点,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抓手”来解决“放管服”改革中的瓶颈,以切实可行的手段全面监督政策落地,将政策效果视为“放管服”政策落实的“跟踪器”和“助推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通过政策跟踪审计进一步扎紧“放管服”的篱笆,进一步推进放管结合、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纵向深入发展,杜绝“差不多”“歇歇脚”的懈怠思想,突破原有审计方法框架,寻找出一条更适合“放管服”的政策跟踪审计道路,为优化全省发展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立添砖加瓦,为廊坊市“创城”的进行注入新活力。
“信息孤岛”问题无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政务信息化,都会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问题。上级信息管理层对待信息问题管理存在思想芥蒂,有些信息因部门之间存在竞争状态,平级之间“不愿共享”;害怕犯错误,形成“不敢共享”;技术制度限制,造成“不能共享”的局面。因此,严重制约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进而形成“信息孤岛”问题。此外,共享机制不到位。信息平台系统之间缺乏统筹、分布零散,各种政务信息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无法实现互联共通、共享利用。加之,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存在困难,及时有效的信息难以传达到位,由此形成“信息孤岛”。以廊坊市广阳区某村为例,其在河北政务服务网所提供的服务事项仅为三项,且无法进行评价查看和在线办理,甚至还出现了部分地区中全部服务事项丢失的情况。现代信息技术在其进一步完善工作成果中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廊坊市信息共享平台未进行统一管理规定,也造成信息传递壁垒。共享方式、类型要求不统一,过去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都是自我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形成部分“信息孤岛”。
简政放权是放权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权力下方不彻底原因是:交接“放管服”政策相关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县级权力尚未得到资格认可,导致权力职责无法下放。“放管服”改革政策出台时间并不是很长,廊坊市政府对其执行流程、步骤并未做出明确规定,相关条例、规章制度也未曾出台,部分业务交接事项仅在上下级内部达成一致,但整体仍不够全面系统。因此,就出现“由谁办”、“怎么办”的问题。此外,上级部门统一下放,但基层政府接不住。许多基层干部表示,底层工作人员本就已捉襟见肘,一些部门在下放业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也不考虑底层工作者能否接得住。基层人员不足,经费不够,责任下放下来,基层自然做不到,相关权力最终还是无法真正得到转移与下放。最后,一件审批事项往往有多个环节和流程,后几项重要手续可能还是由市政府办理,权力并没有真正的下放,只是“假放”、“虚放”。基层有权利处理业务,却只是个“空权”,权力主动性仍然存在于上级。
目前“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大量存在于事后审计,部分忽略了事前事中审计流程,但问题暴露最多的应该是事中审计阶段。首先,审计人员思想意识不够深入、独立性不高,认为审计工作与本政府经济利益相关性不大,造成了主观能动性差、应付差事的局面。其次,审计人员往往通过将政策落实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考察,这可对完成与否进行明确界定,却无法界定政策落实好坏、及时与否。最后,审计内部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够、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就廊坊市来说,大部分审计人员来自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对于审计事项的具体操作流程与业务范围的划定仍然不够清晰,加之部门并未有明确的机制制度约束和管理,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也是常见之事。
“放管服”政策目前正处于成果验收与事后审计阶段。笔者认为,优化廊坊市“放管服”政策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伴随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线上办事越来越普遍,合理运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收集与更新,成为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要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相互融合,一是要加强办事网站建设,统一规划办事网站办事内容。规避相同事务邻村可办,本村不可办理的差别对待等问题。二是加强网络技术建设,减少因网页丢失等问题造成的事项不可办理或受理不及时。三是及时更新网上办事事项,与政策实施步伐同步。
目前,政策跟踪审计与政策效果审计主要是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但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服务差、态度差等现象频繁出现,这也为审计人员敲响了警钟,政策落实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完成政务,而是服务群众百姓。一是将政策落实情况数据化,通过政策受众反应在评价中,优化“放管服”政策落实显得刻不容缓。审计人员应该落实民众评价与监督体系,深入基层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在群众评价中明确“放管服”政策落实的合法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二是建立健全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机制,审计评价与工作绩效审计挂钩,扩大审计人员的权利。
“审计规制论”要求规制者应具备的能力特征,但在制定审计规章制度时,制规者往往受各种外界因素限制,致使其工作无法做到代表性和独立性。配予审计人员的权限是“无矛之枪”,不能从根本上痛究问题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跟踪审计任然处于初级阶段,法律制度任然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完善现有法律制度,给予审计人员应有的独立性,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
一是审计人员应摒弃老旧观念,积极走入办事大厅,积极回访政策受用者,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审计人员不应硬搬老思想、老套路、老经验,应该打破常规,提高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保证“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任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开展。二是审计人员应该增加事中审计内容,将“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不仅仅停留在事后效果审计上面。在发现“放管服”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应抓住经济效益,避免因审计人员懈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是建立上下级、同级一体办事体系。不同政策的实施也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阻力。县级单位对同一政策落实不同,造成结果多样。有的审计和考评因人而异,有的甚至毫不相同。那么在审计人员稀缺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落实审计责任制。做到谁出事谁负责,减少侥幸心态与腐败现象。整合审计资源,将政策跟踪审计重点放到“放管服”改革重点上来,促进审计合理合法性,分析和规避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基于廊坊“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现状,以“创城”为契机,明确指出了其审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分析探索政策跟踪审计有效路径,建立长效机制,丰富审计方法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廊坊市“创城”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