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爽
(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 100029)
2014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以下同此)《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有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部署要求[1],农业农村部决定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部《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以12316服务基础为依托,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国还先后印发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南》《村级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2014年,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南》相关要求,北京市被列为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工作要求。同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通知》指出,北京市从2015 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利用现有基础,实施分类建设,整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统筹协调,整合涉农资源,夯实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基础;做实公益服务,引导市场参与,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机制;统一数据标准,构建综合平台,实现服务联动信息共享。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其中重点提出“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十点力度”。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重点建设好益农信息社,确保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并且在当年颁布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统筹做好益农信息社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做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服务“四类”服务全覆盖。同年颁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北京12316三农服务热线、221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促进产品信息交流与供需对接。合理布局农村配送服务网点,完善农产品“进城”和电商物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下乡进村入户。
中央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相继聚焦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4 年5 月起,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北京、辽宁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挑起探索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大梁。发展到2015年,全国16 个省43 个县在农业部的推动下相继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试点力度,并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体系作为全国“互联网+三农”服务模式进行创新。2016 年,在农业部的推动下全国组织河南、辽宁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为农业农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自北京市12316“三农”服务热线(简称12316 热线)开通以来,充分整合了农业系统资源,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互动线”,市场与农民之间的“直通线”,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指导线”,解决了北京市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4 年5 月,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正式承担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北京市的工作,结合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结合12316热线,依托北京中益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型益农社信息建设。先在大兴、密云、昌平等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经过发展逐步扩大至顺义、通州、门头沟等区,为农民提供各种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得到了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普遍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几年的实践表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信息进村入户可以改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兴力量。
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扎实雄厚,但是距离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无法满足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全国村级益农信息社联网管理、农村大数据上传等具体工作要求,急需建立具有全面整合涉农服务资源、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汇聚信息服务渠道的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因此,在北京12316“三农”服务热线综合服务平台(简称12316热线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北京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简称云平台)应运而生。
第一,云平台的建设是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的重要抓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在12316热线平台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兼容并合的方式建设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逐步整合了现有的各种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业农村的技术推广、农资管理、农产品质量把关等提供了信息通道、沟通桥梁和管理平台。
第二,云平台的建设能够推动北京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转型升级。云平台整合了现有的服务体系与资源,实现了对农村基本服务信息的全覆盖。云平台的应用可提升益农信息社的信息化水平,能够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精准的信息与服务,并完善北京市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把信息化基础、多元的市场需求和优质的资源运用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从而提升京郊信息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北京市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助力供给侧改革。
第三,云平台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农业电子政务工作的成效。云平台能够实现农业局电子政务业务的在线化、数据化,推动电子政务不断深化;能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推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北京市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迎接新的挑战、开创新的局面。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并且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就没有全国的信息化发展。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引领技术流、资金流,让人才流向农村,让农业农村搭上信息化的快车[2]。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用现代化技术服务农业,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农村、武装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3]。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政府引导、农业部门牵头、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构建区、村两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连续发展、便利快捷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使12316热线服务体系实现横向跨省联通,纵向延伸到农村,实现普通农民不出村,新型农业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云平台的建设以12316 热线平台为基础,同时将益农信息社的业务功能进行整合、对接。在对12316 热线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后,云平台的界面效果、栏目设置、资源质量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在业务层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操作使用习惯,以便管理员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对原有的数据进行梳理、过滤,与业务系统对接,扩充与丰富数据门类与数据资源。开发后的管理系统力求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及用户权限的统一分配,为提升用户的一站式体验提供底层支撑。此外,还要兼顾与北京通与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对接,以实现业务复用与资源共享。
4.1.1 云平台在公益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的宣传,推广信息进村入户移动端软件、微信端平台,协助农民下载[4]。同时,依托12316 热线的农业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远程视频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农民也可自行查询农业政策、资料等信息,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三农”信息。云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了“信息精准到户、服务方便到村”。云平台的应用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4.1.2 云平台在便民服务方面的应用。云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便民服务,如代缴通信费用,代办金融小贷、保险、票务、医疗挂号、社保、民政福利、惠民补贴查询以及法律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通过云平台的应用以及遍布农村的益农信息社,将各类涉农服务就近快速地送进村庄,让普通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逐步形成区域便民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对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4.1.3 云平台在电子商务服务方面的应用。云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电商服务,如提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等代购服务。通过益农信息社信息员联系农民,成立乡村特色合作社,整合村里、区里的特色产品,在云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推广和宣传;主动了解相关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供求信息,并采集信息上传到云平台,帮助农民在云平台销售农副产品,提供物流代办服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买卖更加透明。云平台的应用推进了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农业信息服务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4.1.4 云平台在培训体验服务方面的应用。云平台可提供技术培训体验,组织各类培训,如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训,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向农民传授网购和开设网店的经验技巧。通过云服务模式,高效整合了现有资源,提升了益农信息社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精准信息服务,深入推进北京市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
4.2.1 准确把握需求。通过前期良好的沟通明确用户需求,把握住项目业务方向,保证系统功能设计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
4.2.2 系统易于操作。在功能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体验,将逻辑复杂的业务功能简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错误操作,节省用户操作的时间。
4.2.3 保障系统安全。系统上线后,通过安全防护软件、更改密码策略、数据加密传输协议等多种机制提高服务器安全和网络安全等级。经过严格的软件评测和安全评测,整体指标达到了应用系统安全等级二级标准,满足系统方面的安全性要求。
4.2.4 项目更好管理。云平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进行,具体分为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项目交付、试运行、项目验收、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阶段,项目过程中所有文档在监理单位的配合下准备齐全。
4.2.5 测试方案完整。项目内部测试和第三方评测分别从功能性、性能效率、兼容性、可靠性、信息安全性和安全防护等多角度进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评测标准选择测试用例,以确保测试方案完整性。
4.2.6 培训方案及计划。试运行期间,及时编写系统培训手册、安装文档、系统维护手册等,分别对系统用户和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功能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方面,并能及时对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这为信息入户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的建设能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转型升级。云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农民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咨询,解决农民的农业技术问题、农产品销售问题和日常生活需求,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使农业信息化服务得到延伸。同时,通过云平台的应用能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政府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各村的产业发展情况、产品供销情况、便民服务情况、培训服务情况等,深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有助于供给侧改革,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