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肖霞 吴丽萍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常致皮肤及筋膜的广泛坏死,软组织大量缺损。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处理棘手,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得当,将会导致患者肢体坏死、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笔者科室于2016年7月—2018年12月共收治7例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6年7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7例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5.86±5.96)岁;病变范围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躯干,占体表面积7%~15%。2例患者合并肝、肾功能的损害,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7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感染性休克。
入院时,3例患者神志模糊,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明显躁动,1例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7例患者均伴有高热症状,体温38.5~39.8 ℃,均出现低血压,脉搏细速,可见肢体肿胀、发黑,周围大面积皮肤剥脱,伴有暗灰色斑,皮温降低,皮肤浅感觉异常,周边有血性水泡,疼痛明显。4例患者病变周围有捻发音及可见坏死渗出液伴恶臭,2例患者可见腹部膨隆、肿胀、皮肤黄疸、大便暗黑较硬。
入院时,7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15×109/L~28.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1.4%~93.2%,血红蛋白68~92 g/L,白蛋白25.3~27.5 g/L,丙氨酸转氨酶62~105 U/L,天冬氨酸转移酶72~99 U/L,尿素氮9.23~14.8 mmol/L,随机血糖5.2~19.7 mmol/L,坏死物行细菌培养均为阳性,检出细菌的种类有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为2种以上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7例患者入院后即予抗感染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筋膜和组织,应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充分引流,7 d左右更换1次负压封闭引流,直到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再行择期皮片移植手术,皮片移植术后采用封闭式负压固定皮片。本组3例患者由于病变范围大,感染严重,经过3次更换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创面基底红润、清洁、生长良好,予行皮片移植,第一次皮片移植的成功率约为80%,经过二次皮片移植后创面全部愈合。本组7例患者住院23~64 d后均痊愈出院。
2.1.1 病情观察
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病情紧急、发展迅速,本组患者入院时均伴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入院后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积极抗感染治疗以纠正感染性休克。入院后每30~60 min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甲床及口唇颜色,皮肤有无湿冷,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及24 h出入量。患者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管道,以保证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本组3例患者神志模糊,2例患者入院时表现烦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4例患者体温在39 ℃以上,呼吸深快,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患者体温下降,呼吸情况改善。7例患者入院时均出现低血压,脉搏细速,经积极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至正常。2例患者同时合并肝、肾功能的损害,遵医嘱使用改善肝、肾功能的药物,本组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休克症状得到改善。
2.1.2 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本组7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严重感染,遵循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的原则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复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待白细胞恢复正常,体温连续3 d恢复正常,局部创面恢复较好时,遵医嘱及早停用抗生素,增加创面换药频次。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护理时严格落实手卫生,做好床边接触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的现象。
2.1.3 患肢的观察及护理
护理人员每1~2 h观察患者的患肢感觉、肿胀情况,肢体远端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如肢体局部张力大,影响远端血运,要及时报告医生,切开减压,及时引流。本组4例患者入院后发现肢体张力大,马上行皮下及筋膜切开减压术,切开减压后患者肢体远端的血运逐渐得到改善。
2.1.4 局部创面处理
坏死性筋膜炎一旦确诊,早期清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手术原则是病灶完全切开和充分引流,避免遗留死腔[3]。严密观察创面的渗液、渗血等情况,正常情况下,创面的颜色是新鲜红润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如果创面为苍白色,说明血管内有栓塞;若创面为灰黑色,说明伤口有坏死组织,需手术清创[4]。局部创面换药时,护士准备好换药的用物,并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医生进行清创换药,先用0.9%氯化钠溶液初步清洁,清除分泌物后,再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2~3次,再用0.5%聚维酮碘溶液纱布湿敷15~20 min,中间更换聚维酮碘消毒液纱布2次,最后用聚维酮碘纱布包扎。换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感染范围有无扩大趋势,关注有无肉芽组织增生[5]。换药时注意观察局部创面的颜色变化、观察分泌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等,注意引流是否通畅,每日换药1~2次[6]。
2.1.5 心理护理
坏死筋膜炎的患者通常忍受着巨大的躯体痛苦,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本组有3例患者表现出异常的紧张、自诉有频死感,护士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及患者的基本情况,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的方法及预后,大概所需费用等,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帮助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例患者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
2.2.1 体位护理
植皮手术后,护士协助患者取患肢外展中立位,植皮肢体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并抬高、制动,避免植皮区受压,护士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轻柔,1名护士轻轻托住植皮肢体,另1名护士协助翻身,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导致皮片移动[7]。
2.2.2 封闭式负压吸引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吸引可有效封闭创面无效腔,同时对渗出进行充分引流,破坏细菌生长环境[8]。坏死性筋膜炎应用封闭式负压治疗,可提高植皮后创面愈合率[9]。本组患者入院后,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切开病变部位,进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筋膜和组织,采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创面,然后应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充分引流,以控制炎症的扩散。根据创面部位及大小设置合适的负压值,根据创面分泌物情况选用持续或间断负压吸引。本组患者创面感染严重,均给予持续低负压吸引(负压值为-75~-120 mmHg)。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护士注意观察创面敷料的情况,若敷料向下凹陷并紧贴创面,表示负压吸引效果良好,若创面敷料向上隆起则为负压吸引不通畅,可能是创面封闭欠良好,引流管松脱或引流管堵塞,发现引流不畅时,及时寻找原因。本组1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堵塞,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管道引流通畅。另外,在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的过程中,护士注意经常询问患者感受,如患者自诉伤口处疼痛,要检查负压压力情况,可适当调小压力。
常规情况,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往往可以保持有效吸引流1周以上,在此期间无需更换敷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10]。本组患者7 d左右更换1次负压封闭引流,直到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坏死性筋膜炎病情的发展往往呈现出进行性,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够彻底清除,本组3例患者由于病变范围大,感染严重,经过更换3次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基底红润、清洁、生长良好,行皮片移植,第一次皮片移植的成功率为80%,经过2次皮片移植后创面全部愈合。
2.2.3 营养支持
及时足量的静脉扩容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治疗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重要举措[7]。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输注血浆、浓缩红细胞、白蛋白,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本组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遵医嘱输注红细胞,经过1周的治疗,贫血症状得到改善。本组患者由于全身情况不佳,食欲减退,向患者讲解补充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营养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合并糖尿病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食谱进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2.2.4 并发症的护理
本组2例患者合并肝、肾功能的损害,遵医嘱使用护肝、护肾的药物,观察患者全身皮肤的黄疸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大小便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3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情况,针对每例患者制定不同的降糖方案,给予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等治疗。本组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均偏高,随机血糖在16.7 mmol/L以上,经治疗1周后血糖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起病急,进展快,严重者甚至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病死率高,及早诊断,术前做好抗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创面的处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