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青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茌平区分局,山东 聊城 252100)
目前,工业企业分布集中区域产生的废水量较大,这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废水的监测工作,积极完善监测管理机制,提升专业人员素质,进而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1]。
废水环境监测是指由事业部门、职能部门、科研单位等,针对废水的水质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展开分析评估、找出问题,监督控制等工作。为了使监测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工作程序需体现出有序性[2]。首先,由职能部门在接受任务后成立专业监测小组,其小组成员需到现场收集资料,实施调查,并根据任务要求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布点。其次,针对布点位置展开实时监控,采集废水样品,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对样品进行保存与研究[3]。同时,对废水物质进行检测,并写出系统性分析报告。最后,结合检测结果针对废水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准确找到解决方法,且相关数据应做好备份保存,以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我国工业生产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但工业废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也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4]。所以,废水环境监测可以加强对污染物的了解,使水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得到高质量、有序地开展。
重金属废液属于废水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废液里主要包括铜元素、铅元素、铬元素等,一旦这些元素的实际排放量超出规定标准,就会造成水生态破坏的问题。其监测方法是,一般会在废水中加入消石灰,促进氢氧化物的产生而形成沉淀,进而使废水中实际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减少。其中,六价铬具有较大毒性,可以利用酸性条件,使用化学还原剂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再通过消石灰促进氢氧化铬形成沉淀。
在废水环境监测实施过程中,步骤较多且工序也比较繁琐,导致环境监督工作开展难度较大,而且目前又缺少完善合理的监督机制,因此,监测工作面临较多问题[5]。此外,监测机构往往会以提高结果真实性作为重点,对于建立监督机制有所忽视,导致监督力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废水环境监测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所以需要监测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多数监测机构并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导致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监测经验明显不足,使监测工作受到了较大限制,其监测结果也不能保证真实性,致使监测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
监测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造成了监测工作在实施时受到了一定限制。工业企业在生产中,排放废水的标准应和国家制定的标准相符,但部分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向外部直接排放。但目前,我国的监测体系并不健全和完善,导致监测机构在实施监测时没有立即发现或发现时间较晚,这对于监测效果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废水监测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都适用,但不同地区存在的地域差异性较明显,这就需要结合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应制定与地区相符的监测标准。例如,在长三角地区,工业分布比较集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量较大,这就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但当前不同地区执行的管理标准基本相同,导致污染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明显增多,但当前环境监测水平较低,难以全面了解污染物,并且,缺少合理的治理方法,不能对污染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因此,环境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开展废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随机的方式,针对监测机构整体的工作质量进行考察。如果监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和规范、标准之间差异较大,可以取消监测机构的资质,因此,要重视审查工作和考核工作,保证审查、考核的严格性,以此加强监测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
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进行人才建设,加强人才储备。首先,监测机构应定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可聘请专家向监测人员讲授经验,以此加强监测人员对于理论知识以及作业经验的掌握。其次,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需实施技能考核,应聘人员需通过考核后才能入职,这对于监测机构人员素质的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最后,需建设常态性工作质量的相关机制,评估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质量,且不定期地进行质量监督、质量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整改工作。
在进行废水环境监测时,应充分考虑细节化和地域化的问题。地域化主要是指企业分布密集情况与分布地域,当开展监测工作时应结合地域要求。对于监测机构和监测部门来讲,需要对辖区中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废水污染特征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然后再制定对应的监测计划,以保证监测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细节化主要是指在实施废水环境监测体系时需从细节上考虑,要将监测责任充分落实到监测人员本身。同时,也要规范采样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以确保各工作环节顺利进行。
在监测废水环境时,需要把控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而确保最终结果的精准性、有效性,以此完善废水治理的各项措施。①优化监控点。在布置监控点时,应注重合理性、有效性,要积极开展现场调查和现场研究,并根据污染标准科学选择监控点。②确保采样质量。在进行采样时,需保证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的科学性,且采样结束要妥善存放样品,并确保安全送到实验室。③确保分析质量。在测试样品过程中,需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实验。在测试样品过程中,还要防止外界因素的作用与干扰,以防影响数据结果。
在监测过程中,需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以运用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质控样等多种方式进行质量控制,便于及时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对于技术规范、监测标准需构建动态性跟踪机制,进而使监测机制在实施时保持有效性。同时,为了实现全员参与,需积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合理设置工作程序,进而使工作人员形成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进而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提升监测的整体质量。
除此之外,还需针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完善性,针对违规监测未能制定较明确的惩处条例,造成部分企业或是环境监测机构存有侥幸心理,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进行排放;监测机构未能严格执行规范条例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等。因此,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十分必要。同时,在实施监管工作时,需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进而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应积极构建公开性监管机制,通过监管相关信息平台进行废水环境监测工作,促进监测工作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环境保护整体重视力度明显增加。为了保证水环境质量,应注重水环境治理的实施,加强对废水环境监测整体质量的关注,认识到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还应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加强监测监督力度,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整体监测体系,关注监测过程质量,提升监测整体质量,优化监测效果,以此推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