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峰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自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农活较累,工作条件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高专涉农专业尤其农机专业招生困难。生源不足造成农机专业发展停滞,教师青黄不接,教材老旧且与现代农业脱轨严重。很少有学校会开设《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所以这门课程新版教材单一、教学资源紧缺。
2019年我校组织专家深入我省农机管理部门、农机推广部门、农机制造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地多部门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从事农业装备行业人员143.30万余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48.90万人。乡镇村农机服务站基本建成,农机服务站及维修点6938个,农机维修人员1.65万人,其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5014人。农机从业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大多数从业者文化基础差,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精准作业、联合作业的农业生产需求。根据调研分析,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不对口、高技能人才紧缺正成为制约吉林省农机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根据调研结果,市场需求较大的是农机销售岗和农机售后服务岗。为使学生学习《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后能快速提升能力,满足岗位需求,我校教学团队对上述从业人员能力的需求分析如下:
素质方面:要求具备作业安全素质(人身、环境、设备的5S现场管理)、 职业操守(道德、节约、环保、礼仪、服务意识)、信息处理能力(维修资料、其他资料、信息的检索与查询能力)、分析能力(数据的读取、分析、判断的能力)。
技能方面:应具备应用技能(依据技术手册测试、诊断、分析等应用技能)、作业技能(保养作业、拆装作业、维修调试作业)、工具及设备的使用技能、表单填写与报告的撰写技能等。
知识方面:要掌握农业基本常识、掌握农机具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等。
我们所说的“项目”是“课程教学项目”的简称。它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项工作的情境要尽可能真实、数据要尽可能具体,它是实用的、复杂的、典型的一项具体的(以专业技术为主的)工作。这项工作应当尽可能覆盖课程所有主要能力点、知识点。《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将学生引入农机具销售情境,赋予学生顾客身份,开发出拖拉机与农具的选购项目(概述、绪论、整体认识等内容)、农机的磨合项目等;赋予学生销售员身份,开发出深松机的交付、旋耕机的交付、耙的交付、打捆机的交付等项目(注重农具结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等):将学生引入农机具售后服务情境,赋予学生维修人员身份,开发出:拖拉机或自走农机无法起动检修项目、拖拉机或自走农机离合器的检查与调整、制动的检查与调整项目。将学生引入春耕秋收情境,赋予学生农机手身份,开发出农具与牵引设备挂接调试项目、作业机械操作项目等。学生在完成上述学习项目过程中,在兴趣的吸引下,在任务的驱动下,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都获得了培养、锻炼。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的线上载体选择的是“超星学习通”,对于这个学习平台及如何建课,本文不再赘述。在建课的过程中,每节课都明确了学习目标,上传了教师课件做理论知识学习参考,上传了“学习任务书”并设置了“随堂测试”作为任务书的“答题纸”,对于关键技能点上传了操作视频。此外,“学习通”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推送电子图书,便于学生收集参考资料。
课前,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发到学习通“班级群聊”中。课上,教师先是利用学习通“签到”功能进行手势签到或扫码签到考勤,随后利用学习通“选人”功能选人读“课程思政”内容,全班一起学习,被选学生可以获得1~10分的加分或1~10分的扣分。教师可以直接在投影仪主机电脑上登录学习通,打开课件布置任务、讲授理论知识。提问可以用学习通“选人”功能或“抢答”功能,被选学生可以获得0~10分的加分。在学习通里教师可以将课代表同学设置为助教,帮助处理加分、扣分事宜,使课堂进程更为高效。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分组”功能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践项目。由于农机具大多放置在室外且较多数量单一,当某组进行操作,其他组就在围观,既不利于纸笔记录又有较大可能虚度了课上时光。因此,《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的作业分两种,一种是学习通上老师发布的“随堂测试”帮助梳理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利用手机拍摄技能点操作视频,帮助提升技能,这样使课堂时间利用更加高效,作业成绩优秀小组可以获得1~10分的加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实行过程考核,学习通得分占期末成绩55%的权重,而学习通“统计”功能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核算成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好《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手段,重点在于线上线下互相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上经验分享不足之处,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