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辛开苦降法治疗喉源性咳嗽

2021-12-01 06:57王文茜晏亦龙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性温连翘功用

王文茜 晏亦龙

1武汉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武汉 430014

2武汉市第八医院医务科,武汉 430010

喉源性咳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基于“喉为肺系”理论而首创的病名[1],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痒不咳。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气候变迁、空气环境变化,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或是情志活动失调造成火热内生,上熏咽嗌[2]。张勉等[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受凉、感冒、劳累、对尘螨过敏是喉源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因素。喉源性咳嗽症状明显、病程长,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引起本病的原因繁杂众多;体征不明显,且辅助检查常常无阳性结果;目前西医尚缺乏公认有效的药物[4]。面对这一现状,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将成为重要课题。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医家阐述过其经验方[5-6]。中医药诊疗过程中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辨证论治,辨证方法涵盖阴阳、五行、脏腑、八纲辨证等。从寒热辨证角度来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单一证型的治疗。难治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已经不是单一简单的寒或热的属性,而表现为复杂的寒热错杂的属性。现将寒热错杂型喉源性咳嗽运用辛开苦降法的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1 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最早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其具体运用及发扬则是在《伤寒论》中,如半夏泻心汤。中药五味之辛味“能散、能行”、苦味“能泄、能燥、能坚”,辛苦合用,正所谓辛开苦降法,是将药性相反的辛味药与苦味药配伍组方,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呈现调理寒热、舒畅气机之综合功效。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辛温药,宣通肺气,消痰理气;苦寒药,降肺气,清湿热;两者合用可共奏清肺化痰、调理肺气的功效。

2 寒热错杂型喉源性咳嗽

寒热错杂证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既表现有寒性症状,又表现有热性症状,寒证的表现与热证的表现同时互见的证候。就病位而言,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外热内寒等。就脏腑而言,根据已有的文献记载及现代医家的临床报道,有肺热肾寒、肝热脾寒、肝热肾寒、心热脾寒、胃热肠寒等诸多不同[7]。因为寒与热又可同时兼有虚实及轻重程度的不同,所以寒热错杂证的具体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详述不尽的。

根据《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4]记载的喉源性咳嗽的症状特点:阵发性咽痒,干咳,少痰,咳呈连续性甚至痉挛性,自觉咳嗽的起点在声门之上,一经作咳,即难休止,每日发作数次,或咽部异物感,常遇刺激性气味复发或加重。由此可见,喉源性咳嗽既不具有典型的热证症候如喉痛、气急等,亦无典型寒证症候如喘息、声低等,可归于寒热错杂证。

3 用药思路

3.1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原文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气机不畅,气滞痰凝,上逆于咽喉所致,是主治梅核气的专方,病位直指咽喉,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

半夏厚朴汤全方性“温”,功以“辛开”。纵观方剂类书籍,半夏厚朴汤君药半夏和臣药厚朴都是辛苦而温的,前者功用化痰降逆,后者功用行气降满。虽然茯苓是佐药,但是原方剂量跟君药一样,功用健脾利湿化痰。紫苏辛、温,功用醒脾行气宽中。从半夏厚朴汤的中药归经来看,四药全都入脾,三药同时还入肺,所以不管是根据君臣佐使整体配伍还是单独药物的归经来看,半夏厚朴汤功用是入脾和肺的,其醒脾功能是“辛”的“能行”,其宣肺功能是“辛”的“能散”。整方除茯苓为甘、淡、性平外,余三药均为辛味药、性温。所以,半夏厚朴汤全方配伍以辛味药为主,性温,属于“辛开苦降法”中的“辛开”。

半夏厚朴汤证舌脉强调舌苔白润或者白腻,脉弦缓或者弦滑,此为脾虚特征。脾虚运化失职,水液不能布散,停滞于上焦,凝结成痰。半夏厚朴汤通过燥湿化痰、温脾降逆来治疗相关疾病,研究[8]证实其可以作为主方来治疗属寒的湿性咳嗽。

3.2 止嗽散

止嗽散来源于《医学心悟》,是治疗风咳的名方,其主要作用是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本方为治疗感受风邪、肺失肃降之专方,主治感受风邪经解表宣肺后而咳仍不止者。

止嗽散全方“性平”,功以“平”。止嗽散中君药紫菀、百部两药味均为甘、苦,性温,归肺经,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桔梗苦、辛,性平,功可宣肺祛痰、利咽;白前辛、苦,微温,功用降气化痰;两药一宣一降共为臣,亦均入肺经。佐药荆芥味辛,性温,归肺、肝经,用以疏风解表利咽。陈皮辛、苦,性温,归脾、肺经,用以理气化痰。使药甘草性偏温,味多辛、苦,功用调和诸药。综上,从止嗽散所有药物的性味来看,全方七味药,除桔梗、甘草性平外,有五味药味辛、五味药味苦,其中三种药同时具有辛、苦性味,达到“五五”平衡协调。《医学心悟》认为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全方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不属于“辛开苦降法”中的“辛开”或“苦降”,属“平”。从归经来看,均归肺经,全方全药直指肺脏,众多医家称其为治疗风邪犯肺证之首方。

3.3 黄芩、连翘

方证相应理论中,第一点,对于相应证型给予相应的方剂;第二点,强调某些脏腑的专药。喉源性咳嗽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位在喉,有咽喉的异常体征并且没有肺部的异常体征。黄芩、连翘二药均为治疗咽喉疾病的要药,主要清上焦热,并且不滋腻。寒热错杂证型喉源性咳嗽以外感风寒为诱因,由于失治误治而出现郁而化热的特征。其阶段处在尚未化热或者湿渐化热徘徊,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独滞,宜辛泄佐清热”,如半夏、连翘等。湿渐始化热,其治不离理气燥湿兼以清热,选药仍以辛散苦泄为主,在这里根据喉部位居上焦,选择上焦清热燥湿主药黄芩。此二味专药均性味苦、寒,均归肺经,且均有清热利咽的作用。加味使用属于“辛开苦降法”中的“苦降”。

4 验案举隅

患者唐某,女,46岁,2020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干咳近1个月。患者初始受凉后感冒,于就近医院行血常规示细菌感染,给予以头孢类片剂口服(具体用药用量不详),3天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停用抗生素后逐渐出现喉痒,阵发性咳嗽,干咳少痰,痰呈白色,未予任何处理。近1个月以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喉痒难忍,阵发性咳嗽无规律,突发突止,夜间为甚,发作时明显影响睡眠。在此期间患者曾自行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未能控制症状,遂于本院就诊。查体:咽部黏膜轻度充血,咽后壁尚光滑,间接喉镜示舌根部可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喉部黏膜轻度充血,声带活动好,闭合佳。余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舌尖偏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细。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喉源性咳嗽,证属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肺脾两虚证。处方:半夏厚朴汤合止嗽散加黄芩、连翘。药物组成:法半夏12 g,厚朴9 g,茯苓12 g,生姜9 g,紫苏叶6 g,紫菀9 g,百部9 g,桔梗9 g,白前9 g,荆芥9 g,陈皮9 g,甘草3 g,黄芩10 g,连翘12 g。共7剂,每日1剂,200 mL/次,2次/d,饭后半小时服用。第2周患者复诊时告知,服药第4天症状开始有所改善,第7天症状明显改善,诉咽痒减轻,白天咳嗽好转,夜间偶有咳嗽。由于原方有效,叮嘱继续原方口服,服药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查体:咽喉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红,舌边有少许齿痕,苔薄白,脉细。

按语:该患者舌脉提示素体脾肺虚寒,遇外感风寒诱因,予以抗生素等凉性药物失治误治,致使邪伏体内,郁而化热,形成寒热错杂证的喉源性咳嗽。半夏厚朴汤合止嗽散加黄芩、连翘,辛开苦降,达到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温脾降逆的作用。

5 结语

辛开苦降法,不仅仅局限于一方之中单味“辛”“苦”药物的运用,也可以是方剂为单位,“辛”“苦”合方、合药的运用。正治法的治疗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那么寒热错杂证,需要寒热、温凉药物并用。由于咽喉部疾病属于耳鼻喉科即外科范畴,中医外科疾病的诊疗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所以,在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时候,还需联系脏腑辨证及辨病论治。半夏厚朴汤合止嗽散加黄芩、连翘治疗寒热错杂型喉源性咳嗽,在经方合用的基础上加上专科专脏腑药物进行治疗,体现了“方病证合一”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性温连翘功用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连翘成翼城农民持续增收“摇钱树”
七类人不能吃生姜 你知道吗
艾草
生姜治老年尿频验方
虎鹤门身法八势
春节吃豆腐加点料
花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