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怡
(简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四川 简阳 641400)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问题导致检测机构的建设难以推行,例如,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机构的管理资金匮乏等。政府在推进检测机构建设的过程中,任务主要是制定相关的实施要求与目标准则,提高各个部门对农产品检测的力度,进而充分保证基层农产品的安全。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作为食品中的重要初级产品,其安全问题与农产品的检测密切相关,农产品检测的数据可以为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因此,有关检测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将农产品检测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检机构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当前我国建设农产品检测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检测体系较为简单,没有形成完整的框架,很多重要内容不能被有效完善,导致检测体系的建设薄弱。例如,在很多乡镇检测农产品的地点不确定、编制工作不完善也不准确、缺少经费、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等,均导致检测工作的质量较低,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难以推进[1]。
尽管推广基层农产品的检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规范性不足,使得基层监管人员对监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产品的安全意识,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时主观能动性较弱,责任意识不强。而且检测机构的管理职能不健全,导致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不能发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管理它们的难度增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乡镇检测机构配合度不高。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在生长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都会使用一些农兽药,因此,农兽药的残留就成为了造成农产品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对于检测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技术还不太发达,而在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农药、兽药的过度使用引起了农兽药的残留。由于食品的基质较为复杂以及农兽药残留的存在性,对农兽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检测,仍然需要相关的科研专家继续努力研究。
我国第一个有关食品安全法律的实行,在法律方面对我国的农产品管理方面保驾护航,实现了让人们有法可依。从更深的层次表明我国对农产品的管理工作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举措,没有让社会各界认识到保管农产品记录的必要性,该法规仅指出了对县级以上检测机构的标准要求,对县级以下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没有做出要求以及相关的目标措施[2]。
区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是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的重要力量,可为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政府可多渠道对农产品的检测工作进行宣传,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并且加大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机构内部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让检测机构通过不断的实践对技术进行创新与推广,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以满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
随着农产品安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越来越多,其中有区县级检测机构作用较大,因此强化这些检测机构的工作必须被提上日程。检测与监管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简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所有工作进行简单的划分,明确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推进统一化管理流程。可以将管理工作分配各县区负责,将复杂的管理工作简单化。
农产品安全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一直以来被社会所关注,农产品上药物的残留一直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一大难题,而农兽药残留分析是食品检测中的一门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分析型科学,因此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应多元发展。主要提高对农兽药的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减少分析所用的时间、以及增加便携程度,发挥农产品监管“雷达”作用。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配套政策以及有关的法规,以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通过建立高效的奖励机制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充分调动人们对农产品检测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转变人们的观念[3]。中央政府也可采用垂直化监管,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政府通过市场准入和法令的形式对部分农产品推行强制的可追溯体系,制定良好的加工操作和实践指南。
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是当今较为迫切的,因为它不仅关乎农产品的安全,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安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就近年来的农产品市场发展方向来看,基层农产品的检测机构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农产品检测机构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好思考与总结,认识并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做得不妥善的地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提高检测水平,从而加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