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珍
甘肃省天水市动物卫生技术工作站,甘肃天水741020
引起羊群发生胃肠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通常有原发性胃肠炎和继发性胃肠炎2种。原发性胃肠炎在羊群饲养管理中,由于环境条件突然改变、管理不善、饲喂不当等引起机体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胃肠菌群失去平衡,羊只自体调节能力明显下降,进而诱发胃肠炎。例如饲喂过程中采食冰冻或霉变牧草,饲喂发霉的青贮玉米秸秆或精饲料,饲料中含有刺激性的硝铵和磷酸钙等肥料,饮用污染的水等,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致使消化功能受到抑制而发生胃肠炎。
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圈舍粪便不能及时清理,污水或尿液横流,舍内阴冷潮湿,空气污浊等都利于病菌繁殖,导致羊只体质下降而诱发胃肠炎。有的在防治疾病时,使用药物剂量超标或长时间使用驱虫药物,有些抗生素或驱虫药物会抑制羊只食欲或具有毒性,在羊只转群或运输过程中因应激反应,都易诱发胃肠炎发生[1]。
另外,继发性胃肠炎是因为羊群感染了羊快疫、炭疽、羊副结核、肠毒症、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绦虫等,以及前胃疾病或寄生虫病后,胃肠黏膜或深层组织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继发感染胃肠炎。继发性胃肠炎在日常生产中发病率也较高。
羊只发生胃肠炎后因整个消化系统受到损害,通常表现为典型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体温升高、脱水和酸中毒等症状。急性发作时病羊行走缓慢、眼睛不愿睁开、头部弯曲、躺卧在地,对外界事物反应不敏感。随后病羊停止采食和反刍,口腔中发出臭味,舌苔发白,出现腹痛症状[1]。
听诊时刚开始肠音增强,随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腹泻、粪便稀软且气味恶臭,粪便中携带有脓液、血液或黏液等物质。由于腹泻严重,随后发生脱水症状,此时尿少色浓、眼窝下陷、皮肤干燥、体况消瘦,整个病羊呈虚脱状态。随着病情发展,病羊体温开始明显升高、脉搏跳动减缓、四肢末端或鼻尖、耳根等部位开始发凉,病羊处于失水和昏迷死亡状态。慢性经过时,病羊发病缓慢、整个病程较长,临床症状与上述急性病例基本相同。
剖解病死羊只可见肠道蓄积大量未消化的食物,且混合有血液,胃肠黏膜有点状出血或出血斑。在坏死的肠道黏膜上面覆盖一层麸皮样物质,剥离掉坏死组织后可以看到溃疡面或烂斑,黏膜下水肿,白细胞性浸润。慢性病例还可以看到肠壁增厚且发硬。
根据羊群实际饲养状况,饲喂过程中是否有冰冻或发霉饲料,环境是否发生突然变化、治病时用药是否合理等,再结合典型的症状和病变:食欲下降、严重腹泻、粪便中带有血液、羊只脱水、体质衰弱、胃肠黏膜出血、在坏死的肠道黏膜上面覆盖一层麸皮样物质等,可以诊断羊群感染胃肠炎。如果羊只口腔内臭味明显、食欲废绝时,可以在胃部看到典型病变;如果病羊腹痛和黄染厉害,能够在小肠看到明显病变;如果腹泻较早、脱水迅速,可以在大肠内看到典型病变。这些症状都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也给诊断羊胃肠炎疾病提供重要依据[2]。
西药治疗方法。建议使用10%的磺胺嘧啶注射液给病羊进行肌肉注射,按照每只20 mL的剂量,每天注射2 次,连续注射3 d,对于腹痛严重的病羊还需要注射5 mL 的安乃近,能够有效缓解腹痛症状。脱水严重时需要静脉注射500 mL 的葡萄糖溶液+100 mL 维生素C,1 次/d,连续注射2~3 d,促使病羊尽快康复。
中药治疗。白头翁24 g、鸡内金18 g、陈皮18 g、山楂12 g、泽泻12 g、茯苓12 g、大黄6 g、山栀6 g、黄芩6 g、木香4 g、黄连4 g,混合研磨成粉,煎煮后给病羊灌服,可以起到杀菌消炎、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治疗羊胃肠炎效果比较理想。
逐步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饲料质量,在加工饲料时选用优质原料,并且采取合理的加工工艺,尤其保证饲料粒度适宜,避免给胃肠道带来应激。在运输和储存饲料时防止受潮发生霉变,喂料过程中应定时定量,防止一次饲喂过多引起饲料浪费或受到污染变质,导致饲料霉变给羊群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需更换饲料时,应提前做好生产计划,至少过渡饲喂1周时间,让羊只适应饲料的变化,避免消化系统受到抑制;尤其是羔羊的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如果突然饲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衡,极易诱发胃肠炎疾病[3]。
供给羊群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到高温或冷冻的刺激。尤其在寒冷季节需要适当增加圈舍温度,并供给温水给羊群饮用。定期打扫圈舍,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并选择几种消毒药物轮换使用,提高杀灭病菌的效果,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羊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需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羊群免疫力和保护力,增强抵御外界病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