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缪荣松(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事务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党建”作为党建领域的新课题,把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运用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中,最终落脚为加强党的建设。
鉴于“互联网+党建”课题的重大现实意义,需要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在廓清认识、找准差距、立查立改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基层党建整体向上向好。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互联网+”的定义,即: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笔者认为,“互联网+党建”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划推动党建工作,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拓宽党建工作空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沟通交流渠道,构建党建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新形态。
(1)党建工作数字化。“互联网+党建”通过数据平台、党建网站、专用APP、智能终端等将传统的党建工作转变为数据,再以转换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字化模型,统一处理后形成数字化党建应用系统。党建数字化发展是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新形态,是“互联网+党建”的新阶段,实现了党建工作实时在线、信息数据共建共享和基层服务精准个性的建设目标。
(2)平台资源集散化。“互联网+党建”平台通过集散处理线上线下的分散资源,方便各部门及党员干部利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专用搜索引擎等专用APP,见缝插针学习应知应会常识,接收横向纵向数据,组织在线模拟测试,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
(3)交互沟通多向化。传统党建模式是点对点、一对一,而“互联网+党建”模式沟通结构扁平,不需整块时间、同一空间、同步进行,这样突破了传统党建单向沟通的制约,使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党群之间有了“亲密”“即时”“微距”的接触,搭建了线上谈心交心、聆听一线呼声、及时解难帮困的桥梁纽带。
(4)后台处置智能化。依托“互联网+党建”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对网络信息进行抓取、清洗、建库、计算、成模,对党组织和党员在线学习、规定动作上传、党员发展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实情隐情,实时预警问题苗头,为各级党务工作者提供精准可行的工作参考,实现了智能化党建引领、多样化党员教育、精细化预警管理。
“互联网+党建”作为新兴党建形态,强调运用互联网载体随时随地全天候、形式多样内容活、人机互动可参与、沟通交流速度快的优势开展党建工作,在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优化党员管理服务、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整合区域党建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指引着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
但由于受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互联网+党建”对网络思维理解、网络平台建设、数据信息监管、信息化骨干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
(1)网络思维理解不够到位。部分党务工作者因循守旧,对“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疏于学习、漠不关心,导致思维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步伐。
有的对“互联网+党建”与“党建+互联网”概念混淆,未搞清“党建+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工具载体,党建工作还是传统的工作模式套路,只是变更了工作阵地手段,而“互联网+党建”则是基于“互联网+”,要求党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推动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互进。
(2)平台建设维护还有短板。部分互联网党建平台归属不同的处室或部门实行多头管理,不能实现党建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存在自弹自唱、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弊端;忽视平台党建功能运用,往往是平台建好了,但后期软件维护管理跟不上,软件和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出现“僵尸网页”“僵尸公众号”等现象;平台操作使用培训普及不够,部分党员对平台的功能使用一知半解,导致平台运用虚化弱化,网络化党建活动难以实打实开展。
(3)数据信息监管存在风险。“互联网+党建”信息传播快速,但在平台数据信息安全监管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有的党媒平台多重防火墙设置与防范外部入侵技防人防手段不完善,存在非法入侵风险;少数平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对信息数据及数据渠道监控、审核、追踪不够细致,导致平台信息不够积极、阳光、公开、透明;部分党员干部安全观念不强,图一时方便直接在内部QQ群、微信群发送大量红头文件、会议通知、各类名册等,存在潜藏安全隐患。
(4)舆情引导处理不容小视。“互联网+党建”时代,依托党委(党组)—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金字塔式”的纵向传播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扁平化的即时传播模式,信息的传播速度、扩散范围、涉及层面极大扩展。
党员干部能够随时随地使用网络发布、传播和接收复杂多元、形态各异的信息,思想有可能会受到冲击影响,致使各级党组织守住舆论主阵地压力加大,相应地对广大党务工作者网上舆情引导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党建”主要是将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到党建工作实践中,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强化“互联网+党建”网络思维,用好“互联网+党建”互动平台,完善“互联网+党建”管理使用,打造“互联网+党建”人才方阵,在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中推动党建工作质效双升。
(1)树立“互联网+党建”网络思维。“互联网+党建”不是“1+1”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深度融合,需要在党建工作中大胆推进“互联网+”理念,助力党建“上网冲浪”。
一是强化平台思维。平台是“互联网+党建”的基础,要充分认识互联网信息海量、传输高速、管理扁平的优势,融入互联网共建共享理念,使各级党组织的声音“特快专递”到所有党员,拉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距离。
二是强化用户思维。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用户群量大面广分散的情况,要引入“用户为王”的最新理念,把党建活动载体作为面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产品,落实规定动作,丰富自选动作,在走心入脑中推动党建工作上下联动。
三是强化简约思维。大道至简,要用好大数据对各类党务数据信息进行归类分析,紧盯重点指标,做到短小精辟、突出特色、主题集中,解决基层党建量化评价难的痼疾。
(2)用好“互联网+党建”互动平台。“互联网+党建”互动平台是组织党内教育、日常管理党员、线上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一是盘活线上资源促学。要充分借助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红星云、学习强国等丰富的全媒体学习资源,利用支部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向党员干部实时发布,去伪存真提供鲜活的精神食粮。
二是强化线上服务解难。党务工作者要常态通过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与广大党员群众开展线上深度交流,实现服务党员群众的“供给侧”改革,及时回应关切,积极解难帮困。
三是开发互动平台提质。基层党组织需要打造专属互动平台,拓展组织入网、舆论先导、活动在场、交流在线等功能,涵盖组织结构、教育管理、党员发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等工作内容,用户线上办理党建业务后分别生成工作台账,助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动态精确管理。
(3)完善“互联网+党建”管理运用。平台硬件上来后,软件建设也要跟上,“互联网+党建”的管理运用来不得半点马虎。
一是标准化工作覆盖。导入每月下发党建工作提示、每季度党建工作“红黄绿”灯督查、每年“两优一先”评比等机制,对党支部日常工作在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展示,推开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管理。
二是标准化常态教育。推行线上“每日一学”,每天上传最新党建应知应会常识小贴士,帮助党员学思践悟;推行线上“每周一问”,每周集中对各支部党建工作疑难问诊,打通工作中的“肠梗阻”;推行线上“每月一文”,每月要求党员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供党员互学互鉴。
三是标准化量化考核。对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等考核细化量化,按照5大项31小项设立“互联网+党建”考核指标体系,每季度考核1次,变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方式为线上实时跟踪、评价、考核。
(4)建强“互联网+党建”人才方阵。新时代“互联网+党建”人才不仅要切实掌握党建工作,还要熟悉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懂得各种新媒体设备软件的使用,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在选、育、用上狠下功夫。
一是选准配强。注重将政治素质高、党务工作强、信息技术精的年轻干部纳入党务工作者队伍,负责党费收缴、在线组织关系转移、线上党员互动、党建资料采集上传等工作,让内行人做内行事。
二是充电赋能。采取“走出去”体验式学和“请进来”订单式学结合方式,加大对党务工作者队伍党规、党纪、党史等基础知识及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帮助提升业务技能,培养一批“互联网+党建”的明白人。
三是奖优罚劣。结合党建工作督查、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时机,把各支部“互联网+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建立工作红黑名单,引入奖励惩戒机制,让干得好的得“实惠”、干得差的挨“板子”。
“互联网+党建”是一个时代命题,如何把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成党建工作的“最大正能量”,需要各级党组织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接续用力,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优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管理,打造过硬党建人才队伍,推动“互联网+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