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1 02:20郭春燕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化绿色生产

郭春燕

(长治市屯留区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山西 长治 046100)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现代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下,虽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如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针对以上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创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科学技术进步,可为我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国家战略层面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是确保农村社会安定、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农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化生产技术,强化对农业的创新投入,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为此,我国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多农户越来越多了解到现代农业技术,也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以实现增产增收目的。

1.2 农业发展角度

当前,我国持续开展的农业推广及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效果: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稳固[2]。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化技术,一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可以提升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使农民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3 农民发展角度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加快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传统农业生产中,需要农民大量的辛苦劳作,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民也会面临较大的生产压力。此外,如果天气不佳,农业生产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借助现代生产技术,可以真正地解放农民的双手,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转型升级[3]。

2 部分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绿色种植技术及其应用

绿色种植技术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无公害为前提,针对农作物生产的全过程,从育种、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减少化学农药及化肥使用量,利用科学的管理技术、现代化的农用机械等手段,从土地到餐桌,保证作物生产绿色、环保、高效。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壮大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

国外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较早,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最为典型的是成春农场,该农场最大的特点是健康无害农业。该农场对温室大棚中的蔬菜采用气耕法进行栽培,作物的根部裸露在空气中,获取养分的途径为每隔5min喷洒在根部的营养液,生长全程不需要喷任何农药,质量安全得到极大保障。我国对绿色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较晚,目前推广较为普遍的技术主要是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畜禽水产品安全绿色生产技术等,强调生产过程中以安全为标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山西是煤炭能源大省,山多地少、土瘠水乏,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黄土高原区植被的脆弱性,使得发展绿色农业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一条途径。山西省为推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耕地质量保护示范县以及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建设,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种肥同穴生物配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等减肥增效技术,进行了配方肥料、缓释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高肥效、无公害的肥料品种的示范展示和应用推广,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统筹推进增产增效和绿色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山西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单位290个,产品473个;获得有机农产品(中绿华夏认证)认证单位44个,产品136个。

但是,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产业发展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都不太高,往往不能熟练运用绿色农业栽培技术,甚至无法真正理解在农业种植技术中融入绿色理念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也没有充分掌握相关技术要点。此外,还有部分农业生产者过分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导致农业产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安全问题,百姓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4]。

鉴于此,要想真正实现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要对农民进行有效培训,提升其对绿色种植技术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促进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相关部门、相关机构还应创建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园区,使农户充分了解绿色种植技术的价值。

2.2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是指以结合生物的特征或特定功能为技术前提,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下,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手段,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目前,在农业生产中,通常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引入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各种抗病性、抗逆性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培养出具有较强抗菌性能的植株,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及农产品的产量。2019年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目前,我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转基因鱼、畜、禽动物及正在研究的已有30余种[7]。杂交水稻就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案例,以提高水稻的年产量。目前,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品种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以来,遗传理论的突破实现了基因资源的种内转移,以矮秆、杂种优势利用为代表的作物育种技术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粮食大幅度增产。肯尼亚政府在2012年禁止转基因作物之后8年,因转Bt基因抗虫棉在肯尼亚的一些地区产量出色而允许其完全商业化。2020年10月,阿根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转基因小麦品种的国家。美国的杂交玉米、墨西哥的矮秆小麦等,都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其安全性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鉴于此,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该项技术。

农业生产中应用生物农药,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种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物技术就是生物杀虫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达到杀虫的目的,不仅杀虫效果较为理想,而且能有效降低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生产环境等的负面影响。生物杀虫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的种子到幼苗阶段。该阶段的农作物大多是在温室、大棚或其他设施内进行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不高、生长影响因素较多等特征。生物杀虫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作物有效抵抗病虫害危害,为农作物的顺利生长提供有效助力。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杀虫剂有如下优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有较强的选择性,一般对脊椎动物无害;病原体可通过病虫或虫尸来散布蔓延;深刻影响目标昆虫的群体。生物药剂主要包括:细菌杀虫剂,国内研究开发较早的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和轮枝菌。提取液杀虫剂,包括苦皮藤菜虫净和Bt类生物杀虫剂。

2.3 光照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光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现代农业越发展,与人工光的关系越发密切。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等领域生物的生长发育速率和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高低。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但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有所不同,光照时间也有所差异。如果农作物生在长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照,那么其最终的产量与品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5]。鉴于此,为了克服弱光寡照和雾霾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专用人工光源及其光环境智能调控技术。有关人员可以针对不同作物对光照的不同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光照控制技术,以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例如,在种植葡萄时,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温室等设施增加采光时间,促使葡萄加快成熟,在保证葡萄口感的同时,也能提升产量。

LED的应用为现代农业人工光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数据显示,全球仅LED植物生长灯2017年预计在3亿美元左右,就中国LED农业市场规模来看,LED农业市场总规模理想估值在4000亿~4500亿元。我国农业照明的研究应用也十分活跃。但是,由于农业照明继承了农业科学的复杂性特点,涉及农业、照明等不同领域,评价指标上的复杂性,更增加了农业照明的研究难度。需要不同领域的协同跨界配合,完成照明优化条件的探索,共同推动光照控制技术向前发展。

2.4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已步入数字化时代。任何事物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也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8]。信息社会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也渗透进农业。创新农业模式的同时,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作为农业大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发展智慧农业,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而深远。

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信、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PS)等,具有网络化、综合化、全程化的特点。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销量,还能让有关人员的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过去,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往往是在某个地方集中销售(如集市),在实际销售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中存在较大难度,会消耗较多时间,且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也容易出现腐烂情况,造成严重损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消费者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产品信息。此外,相关人员也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更加详细、全面地记录生产操作,不仅便于农机人员、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督,而且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最终促进农业发展。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农业信息化发展主要存在信息网络不健全、体系建设不完善、专职信息工作人员缺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网络还没有延伸到基层,基层的农业信息工作专项投入几乎是空白,基础设施不足,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信息交流多停留在纸面,政策性、技术性信息多,产前预测、产后销售性信息少,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还非常弱小,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农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难以取得很好效果。

要想真正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就需要拟定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优化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经费。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农业现代化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创新领域,农业信息化为农业现代化架起了通往未来的桥梁。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产品产量与品质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价值不可忽视。为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核心优势,一定要充分整合各项科学技术的特点,了解其应用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引入现代化技术,可以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改善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弊端。此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能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创造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需求的新品种,丰富作物品种库,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农产品,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绿色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绿色低碳
阿宽的生产小组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