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 沈群英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以“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以学改教”为思路,切实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央,走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善于捕捉并描述,杜绝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轻实践、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诊断,然后提出相应策略。
我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因为预设的不到位,课堂中出现了影响教育秩序的事件。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还是如临大敌地处理?我想,不论怎么处理,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研究学生,深入了解,并且根据学情改进教学,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以学改教,实现动态生成。
“活物”搅乱了课堂,我该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了,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认识鸟,我准备了鸟类活动视频,还制作了课件,希望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鸟的共同特征。可是,刚上课,教室的某个角落就传来“咕咕咕咕”的声音。“扑——”又传来一阵声响。“鸽子、鸽子,是鸽子!”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极了,都在猜测是谁带鸽子来教室。我也意识到,有同学带了鸽子来教室了,是谁呢?为了不影响上课质量,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我已经一再强调,不要带活物来教室。是谁?我环顾一下教室,看到丽丽满脸通红,手还在桌子下面动着什么。又是丽丽,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很多老师已经领教了她的种种“事端”,对她的“别出心裁”头疼不已。现在,她也在我的课上给我“出难题”了。怎么办?接下来的课怎么上?我刚想对丽丽说点什么,班长萌萌就开口了:“丽丽,你真是的,老师都说了不允许带鸟来教室,你还带来!”“就是,你总是爱出风头!”咪咪得理不饶人。“不是的!我只是想让大家看看真正的鸟,而不是标本……”丽丽霍地站了起来,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同学们却视而不见,你一言我一语,群起而攻之。丽丽嘴一瘪,哇得哭了出来。听说,她只要一哭,就刹不住车,一哭一节课!
这课还怎么上呀!
造成这样的局面,只能怪我自己,我课前预设不够,忽视孩童天性,一时之间缺乏及时应对。
上课之前,我已经想到了学生可能会想要带鸟等活物来课堂,我怕麻烦,怕给其他任课老师,特别是班级的班主任带来麻烦,简单粗暴地下了命令:不要带活物来教室。其实,孩子们肯定更希望看到活的鸟,我不让学生带来是对的,但是我应该自己准备,至少应该准备点鸟类的标本,而不是用视频和课件代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鸟,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他们渴望见到真正的鸟,而我却用简单的命令扼杀了这种探究的欲望和天性,总是想着自己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能力,而是教师教育观念、常识、教学经验及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
面对突发情况,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导致课堂涣散吵闹,正常的教学无法开展。其实根源上就是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教育观念和理念缺乏。
课堂出现了状况,教学怎么改?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课堂教学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我们无法预见的情况,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
作为教师必须拥有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使突发事件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预设,促进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如果因与一个学生的冲突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无疑会因小失大。本次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是由丽丽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导致全班同学对此事件展开追究,如果处理不当,这堂课就会成为对丽丽的批判课,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使丽丽与同学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观察鸽子和其他鸟类,总结出鸟的共同特征。因此,要用最少的时间处理个人事件,把时间花在与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新课上。我想我应该这样处理教学:“因为我担心大家都带活的鸽子来教室,这样我们就无法正常上课,而且没有地方放这些鸽子,更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可是,上《鸟》这一课没有活的鸽子,又不太形象和具体,正好丽丽和我说,她家养了鸽子,而且她一直想为同学们做点事情,我就让她带来教室了。我们应该感谢丽丽!”成功地把责任归结到自己的身上。
让突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促进动态生成,必须做到对事件不锁定,并实现注意力转移。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不要停留在对突发事件的纠缠不清和津津乐道上,千万不要锁定注意力,而是应该迅速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和观察视角,让突发事件成为课堂中的一小段插曲,甚至只是一个一跃而过的音符。
在本次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我应该这样做:“同学们,不让你们带鸽子来还有一个原因,鸽子会飞,要是飞走了你们肯定会很伤心。知道它为什么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来,仔细看一看它的翅膀……”这堂课就又会朝着我预设的方向进行了,我只有迅速做出反应,让丽丽擅自带鸽子来教室成为与我的“合谋”,才能巧妙化解丽丽的尴尬,并缓和丽丽与同学们的矛盾,使同学们的注意力从丽丽的身上迅速转移到鸽子的身上,从而展开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充满理性与人性的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应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就应是充满了带有学生独特个性的既包括学习方式又有独到领悟的精彩生成的。
本次课堂教学中,因为丽丽中断原有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我不懂得丽丽可以带来新的教学资源,我应该放弃原来的预设,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原来的教学进行重组。比如,将原本观看视频了解鸟类的飞行,改成先观察鸽子的翅膀,预测鸟类的飞行,再观看视频加深印象;将原来观察鸟类的标本了解鸟类,改成观察实物鸽子和其他鸟类的标本,了解鸟的共同特点……教学中这种对资源的重组,可以使课堂探究更加有效。
这节课后,我深入反思自己的行为,充分认识到:只有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特点改进教学,确定教的方法,才能在课堂上找到学生学习的契合点,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引领者”和情景的营造者。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要注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意识,这种对生成价值的追求不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闪现,而且还应该延伸到课外。
教师要提供学习的新材料,诱发学生认知并激发认知冲突,激荡学生的思维,使教师成为学生学校材料的提供者。
人天生就有好奇的心理,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兴趣十分浓厚,所以,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补充新材料,既要增强学生的新奇性,烘托认知情景,又要拓宽教材的学习内容,增强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这样,学生就会有生成的兴趣,就会有生成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生成的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