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课程
——给童年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

2021-12-01 03:13江苏省张家港市金香幼儿园朱沈洁
青年心理 2021年30期
关键词:花园环境儿童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香幼儿园 朱沈洁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规程》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在现实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每个课程的内容、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归根究底,课程所实施的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基于儿童、源于自然、融入文化、回归生活。

我园临近5A 级香山梅园风景区,不仅拥有优美的园所环境,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也形成了我园独特的地域环境。随之衍生出来的“花园课程”立足于自然教育理念,秉承着“让每个孩子绽放精彩”的课程愿景,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本课程以花园游戏体验活动为载体,通过打造丰富、真实、自然的花园环境为幼儿提供亲近、了解自然的机会,将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结合起来。课程实施中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把自主探究的权利还给孩子,激励幼儿全面投入、围绕真实的情景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花园一样的户外环境,送给儿童的自然礼物

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课程。幼儿可以在环境中观察、探索、创造,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我园在环境创设中有意识地将幼儿园每一寸场地与幼儿的发展联系,融入我园特有的花园文化,通过环境、设施、材料等相互作用持续引发幼儿的各种活动和探索。在这里,我们的孩子们每天都象过儿童节。

(一)环境融入文化内涵,润物无声

梅花是香山风景区的靓丽名片,借助梅花这一坚韧、美丽的事物,幼儿园把梅花作为园花,同时在环境中也融入这一标志性植物,在入园东西两侧跑道上种植了两排梅花树。春天梅花吐蕊,夏天梅树蕴果,秋天梅子成熟,一条梅花大道,向幼儿展现了梅树四季之美,幼儿通过闻、赏、画、赞等多元体验,感受梅花的美与其坚韧的品质。此外,我园还利用各种花卉、植物巧妙设计,使之变成幼儿喜爱的花园谜宫。幼儿穿梭其间,寻求各种花草秘密,这种探秘既充满乐趣又能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

(二)环境借力材料支持,圆梦童年

材料是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材料能丰富幼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为了丰富幼儿的体验,我们园子里的草地不是一如既往平坦,沙池、水池还原更真实的自然环境,孩子们摆弄各类材料尽情地嬉戏玩耍。如:在沙池中引入水源,沙与水的结合,给游戏带来更丰富的变化。在沙池中设置攀爬架、滑梯小木屋、大树桩等设施,让幼儿在沙子中动起来,引发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活动。在水池中设置水渠、水车等,让玩水游戏有更多的可能,在沙子中投放一些锅碗瓢盆,以及轮胎的废弃用品,能引发更加丰富的角色游戏。小铁锹、小推车等工具,可以引发采砂、运砂等游戏。各种容器类材料可以引发幼儿对容积的探索,在玩水游戏中,木板、水筒、竹制塑料管等辅助材料可以引发搭桥运水的各类活动。借助材料,儿童的创意是无限的。

(三)环境回归生活本源,助力生长

我园在不同的方位用多个花园农场来巧妙地填充校园的角落和缝隙。俗话说:将孩子带入植物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观察一粒种子从萌芽到生产的过程。为了让幼儿学会自主管理,我们把种植的权利还给儿童,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强调幼儿的直接体验,强调活动过程。如:每学期开始,我们通过发放亲子调查表,让幼儿了解当下可以种植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由幼儿制作植物名片进行介绍,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种植的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植物特性的认知,也萌发了自主选择意识。幼儿在一次次种植管理和观察的过程中,体验了种植过程的艰辛,学会了主动观察、对比、合作、互助,他们通过花园观察日记及花园种植故事来记录自己种植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而真正实现花园农场的课程价值。

二、行之有效的实施模式,描绘儿童生长的姿态

花园课程较传统的活动而言,更突出幼儿内在动机的发挥,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获得有益的经验,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概念。为了能让花园课程扎根土壤,适宜儿童,我们借鉴“高瞻课程”理念,把花园课程与游戏相融合,其实施的模式分为计划、游戏、回想三部曲。

(一)计划先行,导向明确

制定计划可以让游戏更具目的性,更能表达幼儿的意向。活动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花园游戏预约。在预约完场地之后,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计划,计划形式有多种,如:在花园小镇主题游戏中,围绕不同的花卉,幼儿会自主构思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如:花盆、画笔、瓶子、茶具等。然后,结合主题把游戏项目分为花卉拓印、花艺展示、花草书签、泡制花茶等内容。他们有时制定玩的时间顺序:先玩什么,再玩什么,最后是玩什么;有时会探索游戏新的玩法;又或者重新计划这次游戏要和谁玩,以什么形式玩,是跟好朋友还是分小组一起等,这些问题在游戏前孩子们都会深思熟虑。

(二)专注游戏,玩出精彩

游戏是课程的实施手段,本身也是课程。有了之前的计划指引,此时幼儿的游戏目的性更明确。如:幼儿到预约场地自主选区,自由分组之后选择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将游戏材料根据情节进行布置和摆放等。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幼儿自主选择其中各个游戏项目,根据自己的计划,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平行或联合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或运动或探究或挑战或玩耍体验游戏的快乐。随着游戏结束,幼儿又自主地将材料再次送回原处。

(三)回想交流,更具力量

每次活动结束之后回想尤为重要。如:幼儿可以交流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发现一些新问题、新的玩法等。这些回想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梳理。当然回想的形式不强求统一,如:可以先表征再交流,大班孩子会先填写游戏统计表,统计今天玩了哪些游戏,哪些是最喜欢的,然后再进行交流;也可以先交流再记录,通过朋友间的分享,记录这次活动中的趣事或者下次活动的意向。而这种将活动中有趣的事物进行表征、分享的过程,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凸显了幼儿游戏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课程活动更具力量。

三、儿童本位的目标解读,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

在活动中,教师应做一个支持者、倾听者,捕捉活动中蕴含教育价值的偶发事件,通过提示、反问、总结、提升的方式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解读幼儿,扎实到位

幼儿探究时,教师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问题,同时适当地向幼儿提问题,引导他们观察新事物,从而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一次“花园探秘”活动中,一幼儿发现一堆神秘的液体。“这是小鸟的便便吧!”“对啊,可是之前都没有呀!”“那是因为小鸟飞回来了。”“我知道这是小鸟迁徙回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面对孩子们一来一往的问答,教师只是倾听,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迁徙?”“它们迁徙回家的时候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调查、询问,不仅了解了小鸟迁徙的原因,同时还在花园探秘区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查,他们在树上惊喜地发现了一个鸟窝!这时,教师又提出新问题:“这里还有其他动物们的窝吗!”孩子们通过搜索找到了蚂蚁的家,找到了树上的神秘小洞……为了深入了解动物的窝与动物的习性,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飞行动物又展开了大调查!由此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幼儿持续探索的推力。

(二)总结经验,完善提升

活动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回顾与调整。如:运用游戏观察记录表、视频、案例、游戏故事等及时总结,积累指导经验。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在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让课程、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课程怎样才能在幼儿园“生长”?《诗的时光书》里提到,“有阳光、空气和土地的地方,就有草叶在疯长”。在幼儿园中,自然的天堂、可利用的资源、系统的生态关系、活力四射的孩子、善于思考的教师,这些都助推着我们的课程自然“生长”。

猜你喜欢
花园环境儿童
夜晚的花园
环境清洁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漫观环境
“六·一”——我们过年啦!
论环境雕塑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