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生
浙江省乐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温州 325600
母牛承担着繁衍后代的责任,所以母牛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养殖场所关注的重点。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尤其是母牛在受孕生产的时候,极易引发子宫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会对母牛产生非常严重的伤害,不仅影响母牛自身的健康,还很可能影响小牛的生命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牛业的发展。牛子宫疾病与牛生长的环境、喂养的饲料等外部因素都有关系。养殖人员要多观察牛的状态,尤其是在母牛生产前后,应定期对母牛子宫进行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子宫疾病[1]。
子宫炎是母牛子宫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容易扩散形成子宫肌炎等,还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对母牛的生育繁殖不利。正常状况下,母牛的子宫是无菌的,但是由于分娩时子宫暴露、消毒不到位等各种因素,致使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子宫,引发子宫内膜炎,此时母牛症状为牛缺乏食欲、精神萎靡、站立姿势与平时有异,有黏稠的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排出,而非正常发情的牛分泌物。检查其阴道时,能发现子宫颈外口肿大、充血等症状,阴道外部有炎症所留下的分泌物。对无症状的母牛要用250~500 mL 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利于受精,再用碘伏原液注入治疗;对有脓性异物流出的母牛,用3 000~5 000 mL 碘溶液冲洗,再用红霉素或土霉素添加葡萄糖注入子宫;对慢性病牛用250~500 mL 3%双氧水冲洗后再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后要注意隐性子宫内膜炎和临床性内膜炎,外观看不出症状,因此要加强对母牛子宫的内膜检查[2]。
子宫积脓一般发生于母牛分娩后的1~2 个月,该病症状早期可能会体温略高。导致子宫积脓的原因是胎儿或者生产中的问题,病牛子宫内会出现持久性黄体,而这种黄体不能有效退化。通过检查母牛阴道能发现一些异常:阴道内有白色、黄色或绿色的积液,最准确检查子宫积脓积液的方式为直肠检查,病牛的子宫壁明显变厚,而且伴随着波动感在子宫内流动,积脓时的波动感并没有积水强烈,存在持久黄体;子宫体积也与妊娠6 周~5 个月相似,体积非常大;子宫角存在一侧或两侧膨大等。治疗时首先使子宫内的积脓积液排出,再治疗炎症,冲洗子宫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式,第一种方法是采用0.04%左右的高锰酸钾、高渗盐水或含碘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第二种是采用前列腺素或氯前列烯醇等类似药物进行灌注,促使脓液排出,异物排除之后及时注入抗生素到子宫内,避免再次感染[3]。
子宫破裂大多数都发生在分娩期,由于分娩的通道不够通畅,而子宫又继续收缩造成的,有时人工外部给药也会造成子宫破裂,如催产素的使用不当。对于子宫破裂的诊断,一般在母牛分娩后用手进行触诊,在产后2 d 内手很容易进入子宫,注意触诊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母牛感染其他病菌。产前子宫破裂病牛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产后可能会出现子宫粘连;分娩期的子宫破裂出现阴道内流血、子宫无力的症状,严重可造成大出血。子宫破口不完全时,可向子宫内注入金霉素2~3 g,连用数天,还要注意使用缩宫素。子宫完全破裂时,在取出胎儿后须进行人工缝合裂口;若破口特别大,就要立即进行剖腹产,从破裂处取出胎儿胎衣,缝合前在宫内放入抗生素,腹腔还要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消毒处理,加入青霉素再缝合腹壁[4]。
子宫外膜炎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同时也是子宫炎发展到后期的表现。此时感染病菌穿透整个子宫引起纤维素粘连,外膜发炎等。外膜炎来势凶猛,病牛在确诊后的几天就会死亡。子宫扭转和生产时接生工作也可能引起子宫外膜炎。通过直肠检查能有效掌握病牛的外膜炎的基本情况,一旦明确了病因就要停止检查,避免加重病牛的病情。在牛的病情还严重时应选择非类固醇类药物来消炎止痛,同时采用全身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和头孢噻呋。
综上所述,牛子宫常见的疾病通常就这4类,需相关养殖和医务人员重视并定期检查牛的子宫,及时发现病症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仅如此,还要求医务人员熟知这些疾病之间的联系,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牛产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