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芳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以体育事业(尤其是群众体育事业)为实现全民健康的基本手段成为了政府层面的共识,国家陆续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应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从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正是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支持下,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涌现,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其存在的标准化缺乏问题也愈发突出。众所周知,体育赛事的标准化是规模化的重要基础,更是体育项目与世界接轨的前提。体育赛事只有构建了标准化体系,才能够制定标准化战略,才能够实现规模化并走向世界,群众性体育赛事更是如此。群众性体育赛事产生于群众组织,在术语、规则、技术、场地、器械、裁判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标准,另外在其它方面也存在着基础差、建设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进一步发展[1-5]。因此,构建群众性体育赛事标准化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我国群众体育赛事在办赛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机构到赛事流程等方面都表现出标准的不明确、不具体、不系统,这必然就会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群众体育赛事虽然组织机构日趋成熟,但标准化程度明显偏低,主要表现在各组织机构主体责、权、利划分不清,一些赛事的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多余机构部分参与机构人浮于事等的现象。这样,不仅导致工作效率、工作成效差强人意,同时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赛事的正常运作。另外,由于运动项目、运动规模、运动层次的不同,各相关机构的人数设置、工作安排、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主办单位对该项群众赛事的开展意义、办赛流程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即便有一些群众赛事按照标准程度高的运动项目生搬硬套设置了相似的组织机构,但是责、权、利并不明确,从而使得工作开展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的随意性。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许多人不知自己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权力,更不明白完成这些工作的流程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导致赛事不能够顺畅进行,缺乏连贯性。
群众体育赛事办赛流程标准化程度偏低,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一些重要环节的缺失。通过对部分地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由于赛事流程标准的缺失,使得相关领导在赛事举办前要事无巨细地督促主办单位去完成各种准备任务,如召开动员会、组织协调会、领队会、技术会、裁判员学习会等,这看起来好像是职能部门要求过高,但是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一些主办单位由于是首次承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不明白各种相关环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也没有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手忙脚乱,自然就会严重影响着赛事的安排。
另外,群众体育赛事标准程度低还体现于组织机构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畅,以及一些环节主体工作任务不具体、不明确等。如检录处仅仅将检录情况汇报给裁判长,而与赛事其它环节负责人缺乏沟通,于是导致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直到比赛结束才发现将参赛队员成绩记录在了弃权运动员名下),给群众体育赛事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群众体育赛事顺利开展并且取得成效的关键,是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的标准化。我国群众体育赛事参赛项目多、参赛人数众、涉及区域广,同时参与的工作人员也很多,所涉及到的具体工作也较为繁杂,因此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涉及较广。对参与赛事组织、管理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主要是帮助他们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以及明确各自的职责,这将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赛事能否顺利开展、成功举办。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对于群众体育赛事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负责人、不同的培训机构都有着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并且这些培训内容和标准也会因负责人认知的不同而不断地做出调整,造成赛事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在具体工作中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场地设置是群众体育赛事取得成效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群众性体育赛事项目在场地如何设置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常常造成在场地设置完成之后,不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裁判员和教练员)对于场地的调整会提出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相互间甚至存在冲突,这无疑对赛事的顺利开展制造了障碍。有关方面针对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场地做出了相关规定,比如:总裁判长负责验收比赛场地,但是由于现阶段群众体育赛事的广泛开展,相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总裁判长也对场地有着不同要求。有些单位虽然历年来都在承办同一赛事,但是总裁判长却在年年更换,这样就导致场地布置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更有一些首次承办群众体育赛事的单位,面对空荡荡的体育场所,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无所适从,只好等待总裁判长来指导工作,这样就影响了赛事的进度安排。同时,这也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还留下一些安全隐患,为后续工作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标准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从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生产的统一标准,无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社会规范自理、产业规模发展、国际经贸往来、科学技术进步无不体现出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标准化促进了世界的联通,世界更需要标准化来协同各国的发展,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实现世界化和规模化的前提和条件。体育赛事的标准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积极构建我国体育的标准化,加快群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2019 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通知》[6],在通知中要求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要从体育运动的规模、准入、人员、场地、器材等方面积极构建相关的标准体系,以作为基于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的举办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每当在赛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与困难的时候,标准化总是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的最实用、最有效的工具。为了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有必要在体育公共服务、群众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结构演进、体育用品品牌建设这些方面构建标准化体系,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7]。体育的标准化必将对我国的体育赛事组织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能够积极地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进一步实施[8]。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的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延长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产品对外贸易都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缺乏标准化,导致我国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无法纳入国际体育赛事,也使得许多群众性体育赛事无法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全民健身体育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导致我国体育用品的企业生产也缺乏标准化,造成企业的对外贸易不能够和世界接轨,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构建适应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具有层次性、前瞻性、循序渐进、科学而系统的群众体育标准化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出发点。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正因如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定群众性体育赛事标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于赛事活动的需求和意见,重点考虑他们的参赛体验。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赛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优先对具有急迫性的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的研究制定,从而以点带面促进群众性体育赛事整体标准化建设。
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日常工作中,人们对许多具体的实践认知与经验经过归纳总结便上升为了理论,这种理论反过来又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大多发起于群众组织,并且有多元化的群众组织参与,在组织建构、主体利益分配、赛事规模、赛事流程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规范标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的理论进行指导。职能部门在赛事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原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群众体育赛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找到制约群众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瓶颈,并结合有关部门的指导文件,站在全局高度预见各项群众性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适合群众组织开展的、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化体系,同时通过反复地实践验证,不断优化和完善该体系,从而为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
群众体育赛事标准化构建,并不是将赛事流程的标准化和组织环节运营的优化措施简单地累积和堆砌,而是根据群众体育赛事各环节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各群众体育项目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构建,为赛事的总目标服务;群众体育赛事组织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将赛事组织中各部门基于适应群众活动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完善组织机构的协调统一,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来讲,就是要本着现代化管理理念,依据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合理原则合并一些效率低、职能弱、重叠交叉性质的部门,从而有效地降低群众组织的复杂性,避免群众组织工作的盲目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明确各部门的职、权、利分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互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的运行效率。
标准化建设体现了系统的层次性,这就使得赛事的标准化系统建设可以分解出不同层次的一系列的子系统,并且这些子系统又表现出了越低层次标准性越强,所规范的对象也越具体。为了保证群众体育赛事项目标准在更多、更广泛的体育赛事中的普适性,相关部门在构建体育赛事标准的过程中要注重在不同层次上安排相应的标准,从而做到低层次分布的细化标准能够和高层次的框架标准有机结合,最好在最低层次(即具体的体育项目标准规定)上提供可参照的规范案例或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从而方便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
在群众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由于相关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使得赛事运营变得更加复杂,各具体运营环节的关系也相应变得复杂,常常表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造成了某一个具体的运营环节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赛事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对参与群众体育赛事组织机构的各利益主体明确职责和权利,并具体强化各相关机构人员的责任意识,使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各组织方面各尽其能,各运营机构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局部评价独立于总体评价,使整个组织系统进入高效运转状态。当然,这样的组织机构高效运转更需要标准化来维持,需要在构建群众体育赛事标准化过程中积极构建职能部门和机构运转环节的工作标准。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各运转环节的工作特征,有针对性地细化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目标要求、完成效果等,以使每个部门都有责任人负责,都能够明确相关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都能够一上手就开展工作。从而使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结合自己具体的工作实际自动优化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策略,进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积极沟通的、广泛互动的运行机制。
我国的群众体育赛事正在兴起,且方兴未艾,不但数量在快速增长,赛事的形式与内容呈现多样化,而且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群众体育赛事中新元素不断涌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国相关职能机构充分认识构建群众体育赛事标准化的积极意义,加快体育项目、体育组织、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群众体育赛事提供更规范化、更合理化、更专业化的保障,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体育战略更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