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曼,段广德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隐喻是语言学的内容,是一种修辞手法。向一个事物转换另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属性,这样可以利用第一个事物描述第二个事物。隐喻是一种表意手法,可以表达出作品的言外之意,有利于充分挖掘作品特征内涵,更好地传达精神。当前在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利用隐喻设计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园林中隐喻设计方法,对于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最早是在西方传统修辞学中出现隐喻,在西方诗歌中在语言修辞中利用隐喻。而建筑学的隐喻指的是利用建筑显示人的精神和心理,明确情感态度和每种认知的联系。在公共景观设计过程中,隐喻通过城市艺术现象互动,显示出某种认知关系和精神心理等。很多历史建筑和公共场所都利用隐喻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隐喻内容也逐渐实现了具体化。当代隐喻包含心理学和哲学以及符号学等学科,并且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广泛利用隐喻[1]。
对比西方的隐喻,我国历史人物主要是追求创造意境,我国山水园创作主要包括生境和画境以及意境等,其中生境指的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画境指的是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以及布局内容,意境指的是理想美和心灵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也会因此区别普通景观。纪念性园林利用造型和材料以及质感等传达情感记忆,让人们因此获得传达的信息。
隐喻设计是纪念性园林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场地特征,提炼出隐喻符号,综合利用园林形态和色彩以及材质等,向游客展现出蕴含的信息,实现物体和人的情感交流。此外在隐喻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和地形以及气候等,突出思想和形态方面的差异性,因此保持纪念性园林的生命力[2]。
纪念性园林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纪念性园林是历史记载的载体,帮助人们回顾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客观地再现事件过程,或者利用遗址等方式为人们提供凭吊的场所。这种纪念性园林数量比价多,园林题材非常丰富,在园林设计阶段具有选择性和倾向性。
人们自古以来对于永恒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设计和建设纪念性园林可以见证永恒这一主体,纪念性园林具有庞大的体量,经过时间流逝之后,纪念性园林仍旧可以保持永恒的风貌。
我国发展至今具有较多的人物,可以激发当代人的崇拜之情,正是这种崇拜的心理进一步发展了纪念性园林。纪念性园林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类型,例如体现统治阶级的皇家园林,再如离线历史名人的名人故居和纪念园林。纪念性园林要具备个性、自由的表达艺术性因素[3]。
纪念性园林场地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安静的区域,这样有利于烘托纪念性园林的气氛,引导人们思考。利用地势较高的区域,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突出纪念性建筑物的宏伟感。利用平坦的地形,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垂直线性元素建立视觉中心。在布置路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曲折的石阶,人们在走过这些石阶可以对于英雄人物产生崇拜之情。
为了发挥出纪念性园林的作用,需要做好空间布局工作,很多纪念性园林利用对称方式布置景观,利用主体纪念建筑物作为中心轴,其他的景观沿着轴线分布,有利于营造纪念性园林的氛围。针对严肃性的纪念性园林,需要利用轴线布置方式,利用不同小站发挥先导作用,在达到重要主体之前做好铺垫,有效阻挡人的视线,这样可以为人们留下思想准备,突出人们情绪上的变化[4]。
纪念性园林的空间使用功能影响到具体场地大小。纪念性园林需要利用空间尺寸体现出其实和氛围。利用大的尺寸空间,可以增加园林感染力,突出纪念性园林的氛围,利用小尺度空间,可以增加人们的压抑感,营造纪念性园林最佳条件是大的景观空间。
纪念性园林主体建筑物和周围物体需要合理搭配冷色调,从而突出宁静感和庄重感,引起人们的思考,优化园林空间的纪念性氛围。在设计纪念性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冷色系突出纪念性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参差感,增加纪念性园林整体的空间感[5]。
本文结合青海原子城分析纪念性园林隐喻设计的表现,原子城原来是青海东金银滩草原221 厂,该纪念性园林主要包括纪念馆和南广场以及馆北纪念园,这一纪念性园林利用分场景的方式向游客接受园林内容,每个场景的片段都紧密结合园区核心主题,同时又具备各自的表达侧重点。游客在游览纪念性园林的过程中,将会看到不同的故事内容,当走完所有的纪念性园林,发现自己可以串联成一个整体的故事。
当地冬季时间比较长,夏季时间非常短促,年降水量在400mm 以内,但是蒸发量却超过了1190mm,因此增加了乔木生长的难度。杨树是一种速生性植物,但是在该纪念性园林初次种植杨树的时候,因为气候比较恶劣,导致残留的树种年生长量只是在1cm 左右。虽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但是并没有打击开拓者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复植和养护等工作,在当地形成茂密的杨树林。在纪念性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最重要的设计元素是大型乔木,利用大型乔木可以更好地塑造园林空间,同时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范围,发挥着阴雨作用。可以联系青杨林和开拓者的形象,游客通过感受青杨林的气势和表皮,可以见识到生命的力量,在纪念性园林中布置了150m 的青杨林长廊,强调了纪念性园林的精神[6]。
596 代表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这个数字代表科研人员艰辛的奋斗道路。这条路在纪念性园林空间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纪念性园林北部矗立核武器研制纪念碑,为了保留开拓者的青杨树,设计人员在背面设计了“之”字形路径,并且巧妙地融合了我国原子当和氢弹的相关故事,主要是利用线性表达方式。在入口部位,利用地上的石板形成596 字样,隐喻人们跨过这串数字之后将会进入到原子弹研制故事情境中,其中穿插锈蚀钢板和雕塑等,在广场路两侧设置了毛石墙。在另外一侧设置锈蚀钢板,游客不断深入路线,将会逐渐增强钢板表面的粗糙度,隐喻原子弹研制过程的艰辛,利用材料肌理变化隐喻情感变化,利用细微的变化方式,让游客体会到奋斗路的艰辛。
在下沉广场中设置各种主题雕塑,其中“信箱”雕塑比较突出,这一雕塑转述的一对工作夫妻,他们互相没有告诉对方的工作内容,他们给互相写信,信件需要绕过北京再传达到对方手里,等到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他们才发现五年来他们彼此相隔的距离是那么短。在现代人看到这种情境是冷酷的,但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具备坚定的信念,因此突出这种故事的人情味[7]。
信箱故事雕塑是男主人公在毛石墙边读信,女主人公在透信,同时还具有挂在树上的信箱,突出了雕塑的故事性,两个人在石墙拐点分隔开。雕塑材质选用铸钢,针对整个下沉广场的空间,广场中具有大面积的空白空间,雕塑成为广场的中心,突出了整个空间的张力作用,在雕塑部分集中整个空间的张力。游客可以看到女主人雕塑上在夕阳的作用下,雕塑正面产生了金色光辉,突出了整个雕塑形象,极致地表达了雕塑表达的故事。
纪念性园林的主题并不是核武器的暴力,和平是纪念性园林的主题,因此需要利用一个场地表达和平主题,利用艺术语言突出场地的平和感和宁静感。和平之丘利用封闭的锈钢通道引入游览者,游客在开放空间进入到收缩空间,视野也因此变得狭窄,让人产生压抑感。游客不断向前走遇到台阶,每一级的台阶中刻着中国核宣言,突出了和平之丘的神圣感,游客登上平台之后,将会进入到辽阔的空间,所有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升华,这也是整个纪念性园林的高潮部分。
本文结合原子城分析了纪念性园林的隐喻设计表现,隐喻设计充斥在该纪念性园林的各个方面,突出设计细节的重要性。设计人员根据场地特点提炼隐喻因素,利用公共艺术形式和空间布局等,让游客感受到景观背后的信息,提出特殊的叙事过程。即使没有口述,游客随着景观路线即可体验整个叙事,利用隐喻方式,促使物件和人进行思想交流,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各城市在建设纪念性园林的过程中,利用隐喻设计手法可以体现文化的记忆,突出情感交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