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TACE术后MRI应用价值

2021-11-30 08:00:37林丽芬焦官平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肝癌

林丽芬 焦官平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療的48例肝癌患者,术后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并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MRI对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为95.83%,高于CT的81.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对肝癌TACE患者术后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参考。

【关键词】肝癌;TACE;MRI;CT

【中图分类号】R445.2;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30-01

大部分肝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全身乏力、腹水、呕血以及肢体水肿等症状,病情通常已进展至中晚期,患者肝功能也会在1年内逐渐衰竭,最终死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可通过向患者肿瘤血管内注入一定剂量的碘油来发挥阻塞作用,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救治效率[1]。但TACE术后需实施监测患者肿瘤残端状态、病情复发情况等,从而保证临床疗效。目前,临床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监测方法包括CT、MRI等,为了对比CT、MRI在肝癌TACE术后的应用效果差异,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的意识清楚,肝内病灶属于非弥漫性病变,未合并心脏疾病、器质性病变、语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有CT、MRI扫描禁忌症者,有严重性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部包块、疼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7.55±6.16)岁;肝癌类型:局块型26例,结节型22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0例,B级18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TACE术后2-6个月内接受CT、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且所有检查均需于2周内完成。(1)CT检查:采用GE  VCT H4084  64排128层CT扫描仪进行检查,在检查前15min指导患者饮用0.5-1L温开水,然后用高压注射器静推30ml碘海醇造影剂(300g/L),推注速度控制为2.5-3mL/s,在推注完成2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1min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层厚、层间距均为5mm,矩阵为512×512。(2)MRI检查:采用MRI  uMR780  3T MRI扫描仪检查,在检查前15min指导患者饮用0.5-1L温开水,然后用高压注射器静推15mL钆贝葡胺,推注速度控制为1-1.5mL/s,重点扫描横断位,序列与参数如下,FSE T2WI+FS(TR/TE=6315.7/105.8ms),T1WI同反序列,冠状位序列为SSFSE。主要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6mm,层间距为1mm,视野为35mm,矩阵为256×256。(3)DSA检查:采用SIEMENS Artis Zeego造影机,检查时使用高压注射器静推30-40mL碘海醇造影剂(300g/L),在扫描结束后将所得图像发送到工作站进行处理,最后由1名副高及主治医师职称且影像学检查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展开双盲诊断。

1.3 观察指标 将DSA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金标准,对比CT、MRI对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诊断准确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对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为95.83%,高于CT的81.25%,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肝癌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一些瘤体较大,血供复杂的中晚期肝癌或是巨块型肝癌而言,常规手术无法发挥理想疗效,需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临床发现,TACE术虽可有效抑制肿瘤的正常生长,逐渐缩小其体积,促使其发生坏死,但因肝脏肿瘤为双重血供,且受侧支循环威胁,所以术后需评估其复发与残余病灶状态,监测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2]。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为95.83%,高于CT的81.25%,提示与CT检查相比,在肝癌TACE患者术后复发与残余病灶的监测中采用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更高。分析原因:CT检查不仅可根据碘油沉积的范围、数量及形态等评估肿瘤状态,还可通过探查碘油稀少、缺损部位的动态强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存活的肿瘤细胞。同时,CT还可发现血管是否出现损伤、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但CT对小体积及缺乏血供病灶的检出率较低,而且高密度碘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增强CT扫描对肿瘤残余组织的检测能力[3]。与CT相比,MRI对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进行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且检查期间不受碘油沉积伪影所影响,对TACE术后复发与残余病灶会呈T1WI低信号或是T2WI高信号,同时增强后动脉期会表现出均匀或欠均匀的强化状态,有助于提高肝癌TACE患者术后的诊断准确度[4]。

综上所述,MRI对肝癌TACE患者术后复发与残余病灶的诊断准确度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斯兴无,周红俐,陈华平,等.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J].西部医学,2017,29(8):1150-1153.

[2]张书伟.螺旋CT和MRI对肝癌TACE术后病灶疗效判断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552-554.

[3]刘文村,覃帮能.MRI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7,125(6):20-23.

[4]杨维珍.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7):3-5.

猜你喜欢
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14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3例微小肝癌MRI演变回顾并文献复习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