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华人在卑诗省西北地区的奋斗和成就,讲述了许多生活在小城市的华裔加拿大人的趣闻轶事。书中每一章开始部分都会简要介绍该章涉及城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旨在让读者了解华人居住环境以及华人搬迁到这些地区的原因。
当地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整个钦西安人(Tsimpshian)部落被一次大洪水冲散,钦西安部落的一个分支——基特卡汕人(Gitksan),最终定居在斯基纳-巴尔克利河的汇流处。1860年,托马斯·汉金(Thomas Hankin)在该处为哈德孙湾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点,由于斯基纳河岸(Skeena River)榛木(hazel)茂密,他将此地命名为海泽顿(Hazelton)。
鲑鱼鱼潮为原住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他们将鱼进行熏制,储藏用以过冬。洛舍·德布勒(Rocher Deboule)山则是诱捕皮毛动物的场所。树林里的红雪松木是建造房屋、图腾柱、独木舟和储物箱的木材来源,树皮还可以做成衣物。这里基特卡汕文化盛行,即使到今天,在展示原住民艺术和手工艺,古代工艺品及宏伟图腾柱的博物馆——喀山历史村,还能看到该文化的遗迹,基特卡汕歌舞更是举世闻名。现如今,这个地区一般被称为海泽顿,或者旧海泽顿,以区别于附近的南海泽顿和新海泽顿。
海泽顿是斯基纳-巴尔克利峡谷(the Skeena-Bulkley Valleys)地带白人和华人最早定居的地区之一。1866年,欧洲人在柯林斯大陆电报线(the Collins Overland Telegraph Line)建设过程中来到这里,这条电报线连接了欧洲和北美。1870—1872年,许多白人和华人淘金者蜂拥到奥米尼卡金矿。那些来自加列布的淘金者则沿着弗雷泽河上溯,来到尼查科(Nechako),然后取道斯图尔特和塔克拉湖(the Stuart and TaklaLakes),或者沿著电报线到达奥米尼卡的矿区。还有一些人来自太平洋沿岸,乘坐艉外明轮船来到海泽顿,然后再到达采矿目的地。所以,海泽顿成为到达奥米尼卡的跳板。这些矿工经常回到海泽顿过冬。淘金热带来了一批驮畜队,给矿区供应口粮及生活用品。淘金热还吸引了维多利亚一些报纸的记者来报道采矿活动,也促进了该地邮政设施的建立。商人也来到海泽顿,开起了杂货铺,做起了租赁房屋、经营小酒馆等生意。不同国籍的人开始在海泽顿安家落户。
1913年左右,太平洋宏杆铁路建设施工到达海泽顿,距离海泽顿东南大约十公里的新海泽顿被选为火车站。这项举动带来了大量建筑工人,几乎夺去了海泽顿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然而,随着铁路逐渐成为主要交通方式,海泽顿还是保住了其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