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传播路径初探

2021-11-30 04:55陈瑜
参花(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摘要: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究传播路径,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建設海外孔子学院,完善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增进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言文化传播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汉语言文化 文化交流 传播路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在共同的语言中,一个民族才能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并建立共同的文化形式。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各国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许多国家也掀起了“汉语热”。在这一背景下,让汉语言文化走进各国,让不同文明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生共荣,和平共处,也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探索汉语言文化传播路径,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各国之间深入交流,实现共同发展。从目前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情况来看,其面临着诸多阻碍。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一带一路”视域出发,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传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够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从宏观层面加强指导。

第一,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府的沟通,调整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框架,让语言教育能够顺应时代变化和趋势。在当前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全世界的汉语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重要抉择。我国政府应该根据汉语语言特点,结合其他国家语言教育的现实,构建标准化的语言教育框架,并利用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广、应用,促进汉语言标准教育体系在各国的构建。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政府也应发挥职能作用,在教育上继续加强合作,开展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拓宽文化沟通渠道。

第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制度保障。我国应通过政府交流,促进其他国家将汉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通过制度规范,对汉语言的传播、发展、使用做出明确的政治性规定,让汉语言传播能够有效推进。完善汉语言教育体系。政府在汉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应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从英语的传播来看,英美等国都在政府的推动下有计划地实施本国的语言文化发展规划,有谋略地给予足够的资金,宣传本国文化。我国也应借鉴这一经验,建立多方协同、共同资助的资助体系,奠定文化传播的物质基础。促进管理体制的建立,政府牵头,多个机构共同推进,各个高校、社会组织共同努力,推动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形成统一高效且运作良好的汉语言文化传播体系。

二、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

当前,媒体融合为汉语言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融媒体平台上,媒体工作者可以定向投放汉语言文化内容,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高效的文化传播。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多语种的社交平台,促进各种媒体形式的融合,支持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体来看,在融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微信公众号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载体。以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多语种的汉语言文化专题,定期推送,注意推送内容的媒体融合,宣传特色文化,给用户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第二,利用官网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网站设计为留学生提供各种招生信息,了解汉语言文化学习的要求等等;政府可以通过官网设置文化宣传专栏,利用多种语言介绍当地文化,吸引外国人的关注和了解,为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渠道。

第三,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电子邮件是外籍人士与国内的人、社会机构等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在电子邮件中,可以打包发送含有汉语言文化简介的宣传视频、图片、文章,定点推送到外国人士的手中,起到主动传播汉语言文化的作用。

第四,利用短视频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当前,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方向。文化宣传部门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质、生动的内容,介绍汉语言文化,从而打破了文化之间的隔阂,提高了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利用纸媒的海外版本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开设纸媒的海外版本或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是汉语言文化向外传播的有效方式。外国人士可以通过阅读纸媒,了解汉语言文化,提高汉语文化的传播力。

三、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

高校是实现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国内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汉语言专业课程,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培养,为汉语言文化传播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培养人才。在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应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设置汉语言文化专题课。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基础课、选修课、实践课,融入文化内容,例如开设民俗课、区域文化体验课等相关课程,增加学生对文化的体验和了解。专题课是针对一项主题进行教学,建立在学生需求之上,针对性强,文化容量大,较选修课而言更具灵活性。在专题课设计中,高校首先应优化课程内容,例如从历史文艺、空间、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角度设计汉语言文化专题课,将汉语言文化进行专题传播。另外,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将文化讲授和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构建能够吸引留学生、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要素,促使其学习、研究汉语言文化。

第二,丰富文化活动主题。高校可以以文化民俗技艺、节庆文化为主题,举办汉语言文化知识竞赛。留学生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能够产生对汉语言的好奇心,在开放的氛围中化解文化冲击,消除焦虑感。这样可以提高留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热情;可以滿足留学生的文化需求,帮助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当地生活;可以增加留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文化容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化教育水平。

四、建设海外孔子学院,完善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汉语学习、中外文化互通交流需求持续旺盛。孔子学院担负着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文化传播等功能,“一带一路”的实现,离不开孔子学院的积极参与。

在依托孔子学院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文化宣传,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当前,一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误解,这必然会影响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学院要主动发挥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向沿线国家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互利共赢的理念;同时,充分考虑到沿线国家的不同情况,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善”“求同存异”等理念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进彼此的信任感,让汉语言在其他文化中落地生根。第二,做好调研咨询工作,促进信息共享。在建设孔子学院的前期,责任主体应加强调研咨询,了解当地的汉语学习需求、汉语教学状况,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风俗习惯、文化价值、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对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咨询,进而从“一带一路”视域下,分析孔子学院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保孔子学院承担起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作用。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高素质人才。优秀的人才在汉语言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基于此,各国家、地区的孔子学院应加强对汉语翻译人才、当地公务人员、商务和技术人才、汉语教师、建设团队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人力资源,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五、增进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言文化传播途径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例如在科技、文艺、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商贸、体育等各层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扩展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范围,增进国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交流中,相关部门应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探索文化交流途径,并将文化活动扩展到企事业单位、高校、各文化机构、友好协会等等,形成更加广泛的交流。政府应与沿线国家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就文化交流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合作框架、行动规划等具体活动事宜,及时进行对话沟通,使沿线各国都参与到文化交流事务中,共同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不断发展;创新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文化的传播效果。

六、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传播对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言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参与。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各个主体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文化传播的职责,拓宽汉语言文化传播路径,推动文化传播,提高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宏敏,崔秀兰.“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名作欣赏,2021(24):34-35.

[2]秦小青.“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4-6.

[3]侯旭,韩雨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研究的新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1):1-4.

[4]许瑞娟.“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史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6(06):59-65.

(作者简介:陈瑜,女,本科,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