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伦青
我校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依据实际探索性地构建了体育校本课程体系,设置了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开展了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了实际成效。
一、广泛调研,分析课程现有的资源
学校在课程开设之前,就加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如近视率、肥胖率、肺活量等薄弱指标,柔韧、速度以及速度耐力等加强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现有学生1933人,专职体育教师10人(其中2位行政兼任体育课教学),他们都是体育专业毕业,专项涵盖篮球、排球、足球、拳击、乒乓球、羽毛球等,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学校还有一部分老师是体育爱好者,其中花样跳绳、跆拳道、武术、太极拳、健美操、跑跳舞等是他们的强项。
我校体育科组是广东省优秀科组,深圳市篮球免检学校之一,学校的篮球社团是“深圳市中小学优秀篮球社团”。
二、集思廣益,设置课程适合的内容
1. 依托学校多元校本课程建设设置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品质、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我校从2017年4月开始进行多元校本课程实践探究,学校共设置了多元校本课程53个,以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生在网上自由、自主选择课程。53个多元校本课中,其中体育校本课程有花样跳绳、篮球男队、篮球女队、足球队、田径队等。每周三下午3:15-4:05分,是学校教师上课、全体学生参加的多元校本课程学习时间。
2. 依托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设置体育校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圳市及罗湖区关于课后服务若干文件精神,我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并充分利用每天课后16:15—17:45这段时间,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了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一是课业辅导,二是兴趣活动,三是阳光体育。兴趣活动课程包含有踢毽子、篮球、足球、武术、乒乓球、网球等体育校本课程。学校还每天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由体育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强健体魄。
3.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我校结合实际,尝试探索将当日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课后服务的第一节课集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前后时间大概为40分钟,采用集体韵律操、健美操和分组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前10分钟为准备活动,中间10分钟为集体韵律操或健美操,后20分钟在随堂教师和德育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体育竞赛小游戏为主的活动,体育教师为活动指导教师。如果是下雨天或者其它特殊情况,则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教室做室内操和柔韧协调性练习,确保每周五天全员落实在校运动锻炼1小时。在此基础上由体育科组负责向全校师生推荐体育运动锻炼家庭作业,号召家长融合参与同学共练,携手促进体质提升。
三、多元综合,探索课程的有效评价
评价引领、指导、推动实践走向深入和品质。
1. 教师评价。要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和促进教师基于主动的教学反思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实施方式,尤其是创新教与学方式,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可以将日常教学反思、同事随堂听课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
2. 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达成体质提升和健康生活的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健康成长的动态过程,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引发的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运动锻炼。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学习的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采取自评、互评、他评(教师、家长评)等方式。
3. 课程评价。遵照红岭小学“教有趣、教有法”“学有乐、学有用”的要求,推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不断融合改进。可以从学生的选课率、参与度、实际学习效果、专家领导同行的评价、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的反馈等方面开展。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