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潮,姜 毅,宋显相,林海碧,管敏昌
(1.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浙江 温州 325000;2.鹿城区双屿街道黄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3.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儿内科,浙江 台州 31805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轻者出现亚临床感染,重者可引起严重脱水[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V每年导致全世界11 100~13 500万人感染[2]。现阶段RV没有有效的特异性治疗,疫苗是减少婴幼儿RV感染和死亡的有效手段[3]。但RV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如何客观评估RV疫苗保护效果的相关研究较少[4]。因此,本研究随机招募100例接受RV减毒株(LLR株,国药准字S20010002)口服者为疫苗组和拒绝接种疫苗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RV感染情况,并检测外周血轮状病毒IgA抗体(rotavirus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A,RV-IgA)和轮状病毒IgG抗体(rotavirus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G,RV-IgG),同时对LLR株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街道黄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已建立健康记录的2个月至3岁的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招募100例接受RV减毒株(LLR株)口服者为疫苗组和100例拒绝接种疫苗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2月~3岁,既往6月内未曾患RV病毒性肠炎;②既往未曾患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未发现遗传性疾病、过敏史、慢性传染病;48小时内无发热和腹泻,距离最后一次疫苗接种≥30天;③否认2周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排除标准:①对疫苗所有成分过敏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者,有肠套叠病史者;②某些吞噬细胞缺陷疾病者,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主要抗体缺陷疾病者;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纳入的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微信群,采用门诊随访、电话联系、微信群调查的方法随访12个月,调查两组间发生RV感染情况,研究其保护效果及影响因素。
调查表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5],结合临床经验、专家论证而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代码、性别、出生日期、是否接种疫苗、首剂接种时间、RV疫苗接种日期、疫苗接种次数、喂养情况、肠道环境、粪便RV抗原、外周血RV-IgA和RV-IgG等。根据2016年《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实践指南》记录RV肠炎发生情况[6]。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将粪便标本加入样孔与RV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胶体金抗体-抗原复合物,在检测区呈现粉红色沉淀线即为阳性。由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以上职称者负责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检测,在10~20 min内肉眼观察结果。试剂(批号20170917)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分别于免疫接种前和免疫接种后第30天左右的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RV-IgA和RV-IgG。检测仪器为郑州安图PHON酶标仪,试剂(批号20170823和批号20170619)购自深圳安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以上职称者负责操作,所有操作需按照试剂盒的相关说明书进行及结果判定。
疫苗组粪便RV抗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4,P<0.01);疫苗组外周血RV-IgA水平、RV-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14、15.68,P<0.01),见表2。
表2 两组粪便RV抗原和外周血RV-IgA和RV-IgG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tool RV antigen and RV-IgA and RV-IgG levels of peripheralblood between the two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剂接种时间越早,疫苗接种效果越好(χ2=30.76,P<0.01);疫苗接种次数越多,疫苗接种效果越好(χ2=7.71,P<0.05);母乳喂养者,疫苗接种效果越好(χ2=33.63,P<0.01);而性别和肠道疾病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RV接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oculation effect of RV[n(%)]
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影响RV接种效果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将相关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相比母乳喂养,牛乳喂养是影响RV接种效果的危险因素(OR=0.097,P<0.05);相比首剂接种时间在0~6月龄,首剂接种在7~12月龄是影响RV接种效果的危险因素(OR=0.074,P<0.05);相比接种一次,接种3次是保护因素(OR=4.725,P<0.05),见表4。
表4 影响RV疫苗接种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the RV vaccination inoculation effect
国内数据显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例中RV的检出率为12%~36%[7],目前RV感染仍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RV疫苗接种率受到儿童户籍、家庭收入、家长认知水平和接种医生建议等多种因素影响[8]。由于RV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且新流行毒株的不断出现,为RV新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挑战。评估RV疫苗保护效果不仅会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而且保证了疫苗接种的有效性[9]。以往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LLR株RV疫苗对RV腹泻的保护效果为76%,动物实验显示,免疫小鼠的全身和局部RV特异性IgG、IgA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10-11]。本研究显示,RV减毒株(LLR株)疫苗接种后,粪便RV抗原检出率明显降低,提示LLR株可显著减少RV性肠炎发生率。而外周血RV-IgA和RV-IgG水平疫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外周血RV-IgA和RV-IgG水平对RV减毒株(LLR株)接种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
有研究显示,RV疫苗有效性与RV受体因素、肠道微生态因素、口服脊灰疫苗的干扰、母传抗体干扰及宿主胃肠疾病、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12-13]。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剂接种时间越早、疫苗接种次数越多、选择母乳喂养者,粪便RV抗原检出率显著降低,疫苗接种效果越好。由于样本量较小等原因,性别和肠道疾病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剂接种在7~12月、牛乳喂养是影响RV疫苗接种效果的危险因素,接种剂次为3次是影响RV疫苗接种效果的保护因素。因此,要提高RV疫苗接种效果,应及早接种,且提倡母乳喂养,从而不断改善RV疫苗接种成功率。其中母乳喂养提高RV疫苗接种效果的原因可能为母乳的营养丰富,营养素的比例适当,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同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婴儿抵抗力[14]。
综上所述,RV减毒株(LLR株)可减少RV性肠炎发生率,外周血RV-IgA和RV-IgG水平对RV减毒株接种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另外,要提高RV疫苗接种效果,应及早接种,且尽可能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