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壮大正安野木瓜产业的思考

2021-11-30 06:20:03唐现宇
花卉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地发展

唐现宇

(正安县林业局,贵州 遵义 563400)

0 引言

正安野木瓜为贵州省正安县特有种,别名铁脚梨、木瓜突,又称“万寿果”,属蔷薇科梨亚科木瓜属多年生灌木丛植物,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树高可达10m,树干带刺,花白色、粉红色等,成熟果呈浅绿色,椭圆形,皮薄、肉厚、质嫩、味甘酸、气香,鲜食加工均宜,栽植后3 年进入初产期,5 年进入盛产期,是一种见效快,果味独特,品质优良的乡土特有树种。

1 产业现状

1.1 一产(基地建设)的规模及质量

发展总面积6.7 万亩(其中:20 世纪90 年代开发保留基地0.7 万亩,2009—2014 年开发基地6 万亩)。由于群众对野木瓜产业存在历史阴影(20 世纪大量野木瓜贱卖,造成群众谈瓜色变),加之时下的种植业接近荒芜,导致野木瓜产业建设有规模,无质量,群众对野木瓜的经营模式是栽后不管或基本不管,任其自然发展,导致栽植苗木大量被损坏,基地苗木保存率极差、病虫害严重,苗木长势差。经实地调研,苗木保存合格(≥80%)基地面积不足2 万亩,群众正常生产经营基地面积不足1 万亩,年产野木瓜果不足10000t,野木瓜鲜果年产值徘徊在3000 万元左右。

1.2 二产(加工)的现状

产业要壮大,基地是基础,重点是加工。正安在20 世纪90 年代注册兴建野木瓜生产加工企业一家(贵州天楼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至今仍是唯一,企业的生产加工量已基本无增量(因为全县的野木瓜年度产量总是在一个区间徘徊),产品的加工种类仍以饮料为主,类型简单几个,品种单一,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仍是空白。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做不大或做不强:①严重制约加工产品的市场开发,因为开发和占有市场离不开商品,特别是有竞争力的品牌商品;②严重影响基地建设的质量和规模,因为基地建设生产的原产品需要销售市场,二产链条老是原地踏步,基地原产品的销售就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基地的建设质量和规模,特别是基地规模的扩大,一产催生二产,二产促进一产。

1.3 三产(市场)的营销情况

三产是壮大一产的风向标,是提升二产空间的助推器,是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但是,三产离不开一产和二产的支撑,反之又促进一产和二产的发展,整个产业链条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循环体。正安的野木瓜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九年代以县内市场自销为主;发展20 年了,今朝已不同往昔,但我们的野木瓜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非常低,除了满足县内市场消费外,在周边县的市场、省市和省外市场,应该说很难见到或见不到我们的野木瓜加工产品。这样的产品市场销售空间,何谈企业自身发展,又怎能推动一二产的发展和提质。

2 原因分析

2.1 决策层的总揽力度弱化

虽然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野木瓜产业定位为正安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野木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没有一套完整的野木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导致目标不明确;加之没有具体的年度工作安排和工作调度,也没有把野木瓜产业发展工作纳入行政工作序列的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应有的行政力度。因此,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因基层工作头绪繁多,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对发展野木瓜产业顾及的频率偏少或无暇顾及,导致推动工作没有行政动力源泉,基层业务部门成为木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产业发展工作力度单边。

2.2 资金投入无保障

正安是农业大县,县级财政缺乏现代工业的支撑,年度财政收入额度有限,导致县委政府没有专门的野木瓜产业发展统筹经费,产业发展投入完全以业务部门向上级争取林业工程项目资金来落实,基本属一次性投入,这种产业发展投入机制使产业发展的后续抚育管护经费无着落。因此,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具有局限性,并不具有稳定性;工作开展具有被动性。

2.3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

由于全县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烤烟、竹子等产业,导致各产业开发土地资源使用紧缺,各个产业发展争地矛盾较为突出。因此,野木瓜生产基地开发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基地开发集中连片率相对偏低,这种情况不仅有悖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增大了生产环节的统一调度和技术指导的难度,缺乏规模示范效应;野木瓜的花不仅鲜艳,而且花期长(15d 左右),集中连片的野木瓜花海是一道壮观亮丽的自然风景,可作旅游资源打造,但集中连片是前提,分散零星就不具备产业开发应有的生态观赏价值。

2.4 产业发展劳动力缺乏

现在的农村是大量的耕地无人耕种,遍坡都是撂荒地,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野木瓜产业生产主要以老年劳动力投入为主,但有相当一部分野木瓜栽植是利用的撂荒地,抚育劳力成本增大,加之老年人在生产技术上的接受又很受传统思想束缚,肥料、农药的投入又十分吝啬,所以,野木瓜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欠缺、生产投入不足和盲目生产几方面的问题,导致种植水平不高,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的经济效益,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存在浪费。

3 发展措施

3.1 加大产业发展行政力度

县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野木瓜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修改和完善《关于加快野木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通过细化目标任务,建立目标量化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产业发展责任主体,加大问责力度,并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服务、企业引领、农户主体”的工作机制,将野木瓜产业的发展纳入对乡镇农业产业化综合目标年度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每年表彰奖励一批优秀瓜农及承包大户、先进部门、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工作个人和生产加工企业,对工作开展滞后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兑现经济和组织责任,以此营造浓厚的野木瓜产业发展工作氛围,让干部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野木瓜产业的重要性和可盼性,从而使野木瓜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推动野木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2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现有野木瓜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要做野木瓜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当野木瓜产业的主人,做野木瓜产业市场的主人,拓展野木瓜产品市场空间,搞好野木瓜产品的研发和精深加工,引领野木瓜产业优化发展,让野木瓜种植户因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坚定种植野木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政府要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政府资源对其进行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在短期内发展壮大成为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政府要同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合资、独资)企业入驻正安兴业,充实正安野木瓜产业市场,使野木瓜产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野木瓜产业链充满活力,增强市场撬动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

3.3 组建产业发展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野木瓜产业要发展壮大,科技必须先行。县委政府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条件组建野木瓜产业研究机构,引进专业学术人才;或利用正安县的资源优势与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合作,采取资源互补的方式对野木瓜进行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重点在品种改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性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正安县野木瓜产业发展在品种良种化、种植生产技术现代化、企业生产加工商品时代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科技化,使正安的野木瓜产业在科技上紧跟时代步伐。

3.4 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各级各部门要利用自身职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野木瓜产业开发的宣传力度,特别要深入广大农村,面对面给群众讲解野木瓜资源的开发价值,发展环境和市场前景,消除群众对发展野木瓜产业的顾虑思想,并对种植野木瓜的短期投入和长久经济收入进行对比,将劳务经济的不稳定性和时效性与野木瓜产业的长远性进行对比,让群众从正面真正认识种植野木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群众种植野木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综合打造多功能产业园

土地是野木瓜生产依附的第一生产要素,为了高效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野木瓜产业基地建设要严格执行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实行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不搞遍地开花。同时,发展野木瓜产业,可引导实行土地资源商品化,基地建设市场化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来解决野木瓜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稀缺、生产投入不足和种植零星的产业发展短板。

4 结束语

森林旅游业是一项强势的新兴产业,人们在高度享受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享受已成为大众追求时尚,其中生态游就是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健康生活方式。野木瓜产业本身就是绿色生态产业,就是绿水青山,特别是野木瓜的花期蕴含着极大的旅游开发商机,因为野木瓜花色多样,具有红色、白色、粉红色,而且花期较长(15d 左右),当规模开发的野木瓜产业园投产后,野木瓜开花的季节就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的海洋,置此自然画卷中,不仅使人心旷神怡,而且会使你流连忘返。所以,野木瓜产业不仅是传统的水果产业,同时还具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打造一个“百里木瓜”的赏花旅游品牌名片,发展壮大正安县的旅游业,最大限度发挥野木瓜产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基地发展
秘密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