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相应的经济发展理念也会不断的改变,即持续的更新与完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也恰恰体现于此。步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国民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十年,并在2011年一举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这种突破式的发展与转变是全局性的,在这种发展新形势和新理念下,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环境也一直处在变动革新的状态。因为会计发展变革并不是单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更多还是为了反作用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所需要考量的内容变得更多。财务会计的核心本质还在于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项目信息,以及市场经营实践活动中各环节的信息。总的来看,财会信息是生产者拥有的私人产品,正是体现于此,所以人们也看到,由于政府的强制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不得不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当然,这种信息披露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现代财务会计模式进步演变之下的最直接体现。
财务会计及其环境早就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作用机制包括对个体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故此,对于现代财务会计现有模式的理论性缺陷及其革新策略,必须要从企业、市场利益作为核心出发点。故此,进一步决定了现代财务会计主体的多元化属性。财务会计主体多元化源于社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且集中体现在产业经济结构层面。譬如,我国现今同向发展存在的国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中外合资经济、个体经济等。正因如此,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大背景趋向是必然性的,并进一步导致与催生利益多元化,这些也是无法完全规避的。所以,在现实中人们经常会看到由此引发的系列冲突。通俗点来理解,即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整个过程中,各企业的竞争实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社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中,会计结构同样出现了变化,即内部结构性变革。基于此,各行业企业立足于本企业经济状况和发展实际,均确立企业长短期战略,并进行针对性的精确发展目标。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财务会计信息技术优化等等,旨在构造一个的全新的会计信息运作机制。
具体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而言,相互间都是有联系的。以21世纪的我国为例,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一样,我国的特殊国情同样凸显。所以,构建现代财务会计模式的目的也很显现。首先,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助推力;其次,弥补和完善国家经济理论结构的不足。故此,近些年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括对控制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对理论范畴的研究、对细节规则优化路径的研究等。实际上对于现代财务会计模式的最初产生,是比较明确的,它是由美国主导形成,即IASB国际会计准则让其得到进一步固化。换言之,为现代财务会计模式衔入更细致的规则与要求,是必需性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越来越显现,这也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其环境要不断更新优化的根本原因。
在财务报表中一般多采用混合计量属性的方法策略,即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等做综合定量分析,但是在先前很长一段时期,该环节并没有明确的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譬如,包括FASB和IASB在内的两大理论框架,依循“现行实务”的方式开展计量属性。第二,除了上述提到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以及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以外,还被越来越多引用到公允价值概念体系内。不过,在后续的诸多标准规范中也给出了合理完善,即强调“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计量,而非特定主体的计量”。第三,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会计的实务操作中。企业未发生交易的利润,包括像现行市价、可变现价值等,这些并不与现金流量脱钩。在这种局面下,经常会造成企业利润指标评价的受限,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最终的决策科学性。
关于实质性的缺陷体现,结合前文强调的核心点来看,即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目标。具体来看,就是指当前通用型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其最大的问题可归结为两点。其一,实际应用操作中,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及时性的需求。此外,上述也明确提及了“信息”,21世纪是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应用,使得各行业各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加剧,相应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故此,企业领导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为了能够掌握经营状况的变化,强化对风险因素的规避,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想方设法缩短会计信息披露的间隔时间。但是,此环节也是最常出现问题、发生风险事件的不易控制点。其二,容易造成财务报告反应的失真,即会计信息不够准确。因为在通用型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所施行的基本都是权责发生制。众所周知,以往常见的问题也恰恰出现于此,部门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中经常会进行会计估计或者职业判断,以此来进一步对资产的折旧方法予以选择。实际上这种职业判断,会较为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最终真实性。
经济因素:会计环境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是整个社会市场。从欧美国家地区早期的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在近一百多年间,全球经济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完美地印证了这一切。而国内的经济环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变得复杂和变化剧烈,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内的重要指引理论之一,其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通过经济的发展为会计本身提供进步空间与基础。
政治因素:政治是世界各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的主要调控手段和平衡杠杆之一,也由此带来迥异化的资源利用效率国情化特征明显,可以说通过国内政治环境基本可以更深度地看待和解读会计环境。现阶段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个体系框架仍是动态变化的,财务会计需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不断调整相关政策,以期反过来指导经济发展方向和新要求。
法律因素:如果说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对于现代财务会计模式所处环境的影响是内质性、间接性的,那么法律因素的影响将是直接性的。具体来看,法律因素对于会计环境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常见的保险法、会计法等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后续的修订完善;当然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也为进一步保证会计环境的稳定以及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制度支撑。因为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是主导,但有时候机制性作用并不显现,且市场本身就存留很多的漏洞。故此,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管控,并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才能真正为会计环境的内部变革提供前提和保障。
鉴于现代财务会计模式的根本缺陷,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实践,立足于国情发展需要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方案设想。
首先,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财务报告作为企业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它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的一种终端概况。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主要就是要求企业登记实际财产信息。但是,在当前新市场经济形势下,不应只将实际资产作为登记信息的主体,更多还是要在终端的会计报告中予以体现。关于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终端追求目标,即扩大企业资产、提升利润与收入。故需要不断加强对公司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和再教育。总之,企业财务报告内容要具有实时、有效的财务会计知识,并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搭设相应的管理系统平台,对财务报告进行不间断的追踪与更新,最大限度提升财务信息的传送效率。
其次,会计要素与目标等内容的创新。现实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各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所处的内外部会计环境是变动最大的,因为某一小环节的波动,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连锁效应。故此,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于会计要素的更新非常有必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包括企业隐形资产、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陆续将其考虑到企业资产实际价值内。如此一来,企业所开展的财务会计工作势必会无形之中发生合理性的转变,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
建立在企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目标的大前提框架之下,即符合会计学基础理论架构的框架学,我们称之为基础会计学。最终通向目标的形式,即以项目决策来为准,再次表明了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将会计目标定位在“决策有用性”。具体来看,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尤其是大中规模的集团企业,面向的是整个资本市场。故此,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在其中的作用,通常都是为企业的发展与会计管理和审计监督等工作提供投资决策需要的信息。这种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性和比较常见的。正如前文中多次提到的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运用混合计量属性,所以让很多企业习惯性在利润表确认中放弃实现原则来力图证明所谓的“决策有用性”。但在该这种情形下,并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出企业各项经营成果指标,以及企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再加上许多资产的合计指标本身就缺乏应有的经济意义。因此,更为可行的方略,即建议企业不再将“决策有用性”目标与会计学的基础理论架构对立起来。引起基础理论架构本身就不是绝对完善的,否则也不会处在持续的更新状态。实际操作必须要以企业自身的经济和财务状况为准。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包括我国的会计环境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总的来看,这种变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着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与市场环境及其相关理论的变化,以期更好的指引了系列经济实践活动的开展。因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取代,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经济模式必然促进新的财务会计理论的产生。所以,为适应当前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财务会计理论必须基于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而不是始终置于一个不肯正视的“怪圈循环”。纵观会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可以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认识,即会计的基本活动就是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