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超然,金伟,许济南,周晓,刘宝权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杭州310020)
2021年6月7日,作者与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于岱山县长涂镇一处码头附近(图1;122°17′6.169 9″E,30°15′2.748 7″N),发现并救助1只失去飞行能力的白色大型鸟类(图2)。
该鸟除翼上及尾羽部分为黑色外,全身大部为白色,嘴基及眼周裸皮部分呈蓝黑色,脚灰绿色,脚上有蹼,喙黄色,虹膜黄色,根据此形态特征(刘小如等,2010)鉴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蓝脸鲣鸟Suladactylatra,查阅《浙江动物志 鸟类》(诸葛阳,1990)、《浙江鸟类名录更新》(陈水华等,2012)、《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章旭日等,2019)等文献资料,确认本次蓝脸鲣鸟在岱山县的发现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
蓝脸鲣鸟属鲣鸟目Suliformes鲣鸟科Sulidae(郑光美,2017),体长81~92 cm,翼展150~170 cm,体质量1 300~2 250 g,为大洋性海鸟(刘小如等,2010),飞行灵活,善于潜水。除繁殖期外,终年在热带、亚热带大洋上漂泊觅食,有时会停歇于海面漂浮物上或于海面浮游。平时会在海面上滑翔,并用俯冲的方式捕食,以表层的飞鱼类或小型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曲利明等,2014)。蓝脸鲣鸟在世界范围内共有4个亚种:S.d.dactylatra、S.d.tasmani、S.d.melanops和S.d.personata(Graceetal.,2020)。中国仅分布1个亚种,即S.d.personata,见于福建和台湾(郑光美,2017;马志军,陈水华,2018;周冬良,2020),其中,台湾东北部的钓鱼岛和赤尾屿有繁殖记录(马志军,陈水华,2018)。由于本次发现地远离该种的自然分布区,加之近期华东沿海地区多强降雨和大风天气,推测或为遭遇恶劣天气导致飞行能力受损,因此迫降在浙江境内,应属迷鸟。
该鸟被发现时体力严重不支,仅能站立,无法飞行,经检查后无明显外伤痕迹。当日将其送至专业救助机构进行救护,但6月8—9日,该鸟不能自主进食,体力衰竭严重,虽尽全力救护,仍于6月9日死亡,后移交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进行标本制作并进行体征测量,测量数据如下,体质量1 310.9 g,体长803 mm,翼展1 495 mm,喙长104 mm,头喙长176 mm,翼长435 mm,尾长192 mm,跗跖55 mm(测量人:严志文、钱程)(图3)。
目前中国已有3种鲣鸟科鸟类的分布记录:蓝脸鲣鸟、红脚鲣鸟S.sula和褐鲣鸟S.leucogaster,蓝脸鲣鸟相较于另外2种鲣鸟在中国境内已知的分布区域更小、记录更少(郑光美,2017),早前福建的分布记录甚至没有影像记录可以追溯。作为一种远洋海鸟,我们对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此次蓝脸鲣鸟的发现为浙江鸟类多样性再添一笔宝贵记录,也为了解中国远洋鸟类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