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艺伟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020 年是我国拟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2020 年12 月30 日国务院扶贫办表示,经过全国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全部脱贫,贫困村和贫困县都摘掉了贫困帽,脱贫攻坚重任如期完成。2020 年4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传出喜报:多年未脱贫摘帽的9 个县终于退出贫困县行列,3000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98%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安徽多年来的贫困问题得以彻底解决[1]。
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寨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省级深度贫困县。多年来一直是脱贫攻坚备受关注的对象。金寨县位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交界处,属于大别山地区,占地面积广,地形复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由于受限于群山困囿、交通闭塞,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徘徊在国家重点贫困县行列。虽坐拥一方青山绿水,却很少有人来问津。改革开放前,贫困情况异常严峻,全县90%以上的人口属于贫困。2016 年4 月,习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第一站就选择了金寨。2019年5月23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多次询问当年考察过的金寨等县区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现在的安徽省处处生机勃勃、变化喜人,交出了合格答卷,顺利打赢脱贫攻坚之战[2]。
扶贫脱贫的关键是找出真正的贫困人口,了解他们的贫困程度和原因,继而根据不同原因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金寨县是鄂豫皖革命起源地,历史悠久,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因山地居多,地形复杂,人口较多,交通闭塞等多重原因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山村普遍存在路窄、路少等问题,多数村子仅有一条狭窄通道,路况很差,每到收获季节,主要靠肩挑背扛,农副产品很难外运,为了生活,不少群众或举家搬迁,或外出打工。
金寨县被大别山山脉贯穿全境,地貌多样,气象万千,提供了丰富的特色资源。有风景宜人的天堂寨,有马鬃岭、悬剑山、莲花山、燕子河,有水量丰富的梅山水库等,也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被称为“六星”上将的洪学智将军就出生在这里。闭塞的山区环境及薄弱的经济条件,严重影响并阻碍着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金寨县地处神秘的北纬31°,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多样的生物,如茶叶、毛竹、板栗、山核桃等资源丰富,品质好,安全可靠,但当地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找到推销山区特产的有效方法。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寨县的好山好水到处有,金山银山一时难以呈现[3]。
人才是振兴民族、经济的战略资源。金寨县严重缺少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人才。由于基础条件差,乡村优秀人才不愿意留守乡村,考取大学的学子毕业后不愿意回乡发展。随着政策的改革开放,大批青年后生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到发达的地区发展,金寨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常住人口总量逐年减少,老弱化现象严重。
攻坚脱贫重中之重在于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路径及对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们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大别山地区打造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后,打通了山区脱贫致富道路通,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金寨县投资三十多亿元修建了贯穿全县的旅游通道和乡村公路,道路犹如山村的血脉,血脉畅通,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贫困多年的金寨县生机盎然,高铁也随之呼啸而至。往日深锁深宫的金寨县山门大开,等待八方宾客的到来。
公路、铁路畅通后,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境内外游人数逐年增加,沿途的“农家乐”“互助组”“电商”等,比比皆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提升。在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借助“大别山”特殊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近年来,金寨县把培育特色产业,强化“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茗茶黄芽、瓜片,山核桃、猕猴桃、有机稻等,经过包装进入商场超市,流入千家万户,成了畅销商品,“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网上卖货”成了许多贫困户的致富经,全县民众一起走上“农旅融合、产业延伸”的幸福路。
扶贫济困,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金寨县实施“头雁培育”工程,每年派一批基层干部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本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徽共派出万支驻村工作队,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奋战的基层一线,与贫困群众“吃连心饭,坐连心凳”,辛勤耕耘,天道酬勤,几年来“增强了作风、汇聚了民心、富裕了乡村”[4]。
从2014 年起,金寨县先行先试从合肥引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当地人社局指引下,“优秀人才引进来,剩余的人力送出去”,物力、人力和财力得以均衡大发展。
加强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薄弱地区动态管理与帮扶,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接下来的发力点。坚持逐步完善的长效扶贫机制,健全并完善社会金融帮扶机制,积极探索攻坚脱贫新途径。
扶贫先扶志,帮困帮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实现就业脱贫。几年来,金寨县定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地教育引导活动,着力“传帮带”相对贫困的农户,实施单位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坚持把每一户脱贫农户“扶上马,送一程”,积极为金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做出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跃步新征程。
事实证明,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着脱贫攻坚这条主线,协同各类单位和企业,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建立精准识别、因地制宜、因村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成功摘下贫困县的帽子。青山绿水环抱,白云山霭缭绕,幢幢民宿错落有致,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恰逢“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契机,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革命老区焕发出蓬勃生机。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继续投身于脱贫摘帽后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让脱贫群众共享幸福、同奔小康。至此,著名的“将军县”金寨在奋进小康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绿色反贫困”的答卷,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