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郝毅 刘婧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从骨笛,到妇好鸮尊,再到云纹铜禁,一眼千年,经历了时间流转,每一件博物馆的馆藏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漫步在河南省博物院,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国家宝藏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变得平常,变得融入日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感情,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明白这些国家宝藏为什么要以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这个现代化发展迅速的世界,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让中华民族可以昂首挺胸迎接这个最美好的时代。
河南省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在这里不但有十三朝古都洛阳,有商城故迹二里头,更有着“金风震铄,宏规大起”的殷商旧城安阳。历史文化底蕴不可谓不丰,我们又该怎么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在夏都二里头博物馆的游览之后,我猛然发现,在展馆旁有一家超市。抱着看一看的心理,我走了进去,琳琅满目的商品,从绿松石龙,绿松石牌的书签,发饰,到自己动手打破土封的包装,挖出小的仿品,让我不禁眼前一亮,这就是梦寐以求的原创的文创产品。但是,精美的包装,精致的器物,随之而来的必定是高昂的价格,让很多爱好者因此望而却步。
看着高昂的价格和精美的原创产品,思路逐渐清晰,以手工,原创,文创为基调,发展手工艺品原创文创饰品。联合小而零散的手工艺品制作者,可以共同发展,压低价格,并且发展原创工艺品,从手工缠花,发饰起步,瞄准此部分的利基市场,以较低的价格,良好的工艺,独特的创意,在非贵金属的手工艺品行业,逐渐打造未有人进入的全新的领域。
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回望“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的紫禁城,“乘雪域雄风,守婆娑净土”的布达拉宫,“宝刻渊薮,汗青永照”的西安碑林,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看到五千年孕育的生机。古典的文饰,精湛的技术,巧夺天工的手法,都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有着“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称号的秦始皇帝陵,千万勇士披甲持戟,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之势,统一华夏。那秦陵兵马俑唇上的指纹,跨越两千多年的相遇,是秦人殷切统一的期盼,是国人内心收复的渴望。苏麻离青描绘江山永固,黄泥凝固辉煌之师,刀刻斧凿青石正楷,他们用定格的瞬间默默守护我们的民族,让我们记得存在过的辉煌。
但是,过去始终是过去,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辉煌,更不能放弃未来宏图。他们应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迎接这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正如国家宝藏的口号一样“让国宝活起来”,只有活起来的国宝才能真正地融入生活,走进内心。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我们现在守护着祖先的创造,描摹出心中那上下五千年不变的模样。在古老的炎黄大地上,我们播撒下文明的息壤,踏遍九州万方,传颂我们的文明文化。我们的内心将会对我们的文化更加自信,对我们的文明更加认同,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将会迸发,凝聚出民族合力,提升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从文物入手,以“国宝进千家,传承入万户”立意,让璀璨的华夏文明更富光彩,让我们的文化重新发声。
IP,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此处释义“知识产权”。而我们所说的文创IP,可以解释为文化产品之间的相互连接勾连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我们追寻的新的文创IP 不仅仅是现在已经呈现出来为我们所熟知的,它不再局限于文学、动漫、影视作品,而是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优质内容作品,无论是清明上河图、敦煌飞天壁画,还是emojy 表情包等均可成为文化IP。它代表着某一类标签或文化现象,能够引起消费者兴趣,且有愿意去追捧,进而有可能转化为消费。而简单的模仿,模拟,复刻,是与我们所追求的背道而驰的,尽管它们都从同一国家宝藏的母体中孕育,生长,我们的新文创,新IP 却又脱胎于原先的文创产品,对此加以深化创造转换,以博物馆文物为基础,文饰纹路为原型,结合当今技术手法,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换,二次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全称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目前应用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其包括了博物馆文化产品及其衍生品、相关纪念品,商品等。对于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名字我们能知道它的双重属性,其一是文化属性,文化属性从传承文化的初心出发,又回到发扬文化的本心。其二是创意属性,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创意,在这个更新迭代迅速的时代,我们必须跟紧时代的步伐,以个性化创意与创新性创意立足市场。同时所有作为商品的物品也必须要具有相对应的市场属性,因为所有的商品最终是要推向市场进行销售的,以实现它的商业价值,获得利润,促进再生产。将创意融入文物,给文物注入生命,通过对文饰的剥离,吸收,创新,转换,应用形成以原文饰为基础的新的文化创意形象符号,在新的形象符号为原型创造出内蕴文化传统,外含国人审美,具有实用的特点受到国人认同的新的精神文明产品。通过它,可以传情达意,表达生活态度,一般来讲是实体居多,少有非可见的非实体的,文化创意产品附属文化创意产业,是该产业重要的实体经济产品之一,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个性优选,创意创新,娱乐愉悦多性质合一是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优势。
在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千年传承的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未来的,文化和创意都是丰富和富饶的。缺少的是一种手工的制作精气神“匠人精神”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机器大生产的流水线省时省力,可是却偏偏失却了那一份制作的美。还记得那火爆一时的章丘铁锅,千锤万击才得手工造就一口。油纸伞上一层层的桐油手工刷制,宣纸折扇笔绘就水墨江山。手工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充满了创造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在素质培养上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制作成优美的工艺作品。它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运用,也是劳动人民智力创造的结晶。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欣赏、鉴别、创造美的过程。
手工艺品的文创不仅带来了新的IP 流量与变现价值,更能使我们的生活中充盈着一些文化的美感,它不仅仅体现在利用旧的古老的文物创造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更能使我们曾经丢弃的那些掐丝錾刻等古老技艺重新捡起,继续传承。两者的相互结合,用技艺凝结时间,以制品固定文化,让我们的文化随着制品,戴在头上,穿在身上,让它成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文化”,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