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预科教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团结。习总书记在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统一与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黔南州的州情使然。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黔南州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民族团结创建发展之路。黔南州的生动实践,为全州人民凝聚社会共识和增强价值认同方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有效地推动了全州乃至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篇章。
从2013 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以来,黔南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将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持”作为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调动社会各层面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左右协同的强大合力。黔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观念早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对于黔南而言,是重大政治责任,是引领、推动、解决黔南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其中,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统领了民族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的黔南经验。
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黔南州不断强化领导责任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和州直各部门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
二是明确创建总体思路;黔南相继出台了《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黔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实施方案》《黔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科学谋划了示范创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制订了共创共建、激励表彰、督查考评等系列制度,形成了衔接紧密、延伸到底、全面覆盖的统筹协调体系;
三是激发全民参与活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黔南州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民族节庆等平台,大力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推进了民族团结事业进社区、进基层、进家庭,鼓励激发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创建工作,营造了“民族团结人人参与,社会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2]今年已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民族地区仍然是重中之重,黔南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凝聚各方力量,注重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重点关注经济提升、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推进了小康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打好经济跨越攻坚战;经济发展是促进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龙头,才能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黔南州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主战场,使得农村经济成跨越式发展。例如将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大坝蔬菜基地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将瓮安县白茶打造成当地特色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等。对于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黔南搭建多种平台,鼓励、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质量创新,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二是打好基础设施大会战;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交通、水利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贵广高铁、沪昆客专的开通,使得黔南迈进了“高铁新时代”,大大加快了黔南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往来。水利方面解决了252.58 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使得黔南州贫困人口大大减少,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三是打好生态建设保卫战;2005 年习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生态环境发展的底线也就守住了未来发展的希望,15 年过去了,黔南州用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并制定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州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更展现着当地人民的个性和魅力。中华民族有着绚烂悠久的传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黔南州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重文化创新发展,注重将黔南精神与文化自信相结合,有效地弘扬了新时期黔南精神,传承了民族精神血脉。
一是打造“好花红”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搞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唱响祖国大地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广大人民一心向党的鱼水深情。在党建工作上中,黔南州打造的“五育五创”,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好花红”党建品牌以“五育五创”为核心,“好花红”党建品牌的创建和打造,对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弘扬黔南州本土精神,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近年来,黔南州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断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了“背篼干部”“伙计干部”“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出“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黔南精神和“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大射电创新精神,这些精神给黔南人民树立了一面旗帜,并且在黔南大地和贵州高原上发光发亮,使得黔南的精神宝库更为丰富,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三是传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筑牢团结进步基石;黔南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民族节日、服装、蜡染工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歌舞乐器等等,黔南州注重发掘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博览会、民族文化艺术节、拍摄影视作品等方式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等搭建了重要平台,使得民族间的价值认同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尤其是微博、微信、QQ 等软件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融合交流、民族文化传播等,加大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黔南州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各种科技设备、APP 软件、社交平台、自媒体等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等,使得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
(一)“互联网+宣传教育”聚民心;习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黔南州利用互联网助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通过互联网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以及宣传其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经验做法等,使得民族团结之声在老百姓心间回荡。
(二)“互联网+特色产品”助富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黔南州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发展,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黔南州出台了《黔南州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黔货出山的若干措施》,使得黔南的茶叶、刺梨、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品形成“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模式,黔南品牌名声更为响亮。
(三)“互联网+传统文化”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传承、保护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黔南州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优势,加大了对黔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销力度,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APP 等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频繁,提高了民族间的价值认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提高我国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逐步得到改善,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逐渐增多,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黔南州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用党的民族工作原则即要求管理民族事务,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黔南始终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民族工作的目标任务,也作为民族事务治理的目标任务,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也作为民族事务治理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文化教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关系友好融洽,各民族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黔南州用实践证明着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政策是正确的。
二是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创新民族和宗教工作;习总书记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改革的目的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黔南不断创新民族和宗教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出了城市不同于农村、传统不同于现代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新思路,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了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是逐步完善和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使得少数民族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黔南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不断在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使得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
总之,黔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牢牢以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解决了民族领域方面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美好局面。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黔南州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性地结合本地实情,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民族团结创建之路,大大推动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