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彦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从20 世纪20 年代的百色起义伊始,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随着该地区根据地建立和土地革命对该区域经济、军事、党政、文化教育等的建设和融合,该地在文化领域焕发了勃勃生机[1]。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彰显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21世纪伊始,百色市在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并在弘扬“邓小平足迹之旅”中,通过开展了教育旅游工作,在各景区的建设事宜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本文就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对策做一些分析。
1929 年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杰出的英雄人物领导下,协同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队、右江农民军等,掀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岁月。红色革命年代,热情的壮乡人民和红军团结一心,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百色市在全市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2793.25 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1469.36 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6 亿元,同比增长8.38%。百色聚“老、少、边、山、穷、库”为一体,具有国家多重规划政策叠加集成的独特优势。国家在政策领域中,朝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倾斜,百色市在各行各业中的优势愈加明显[2]。这就包括对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凤翔社区艺术团、红水河艺术团的优秀演员们,将过去那段红色岁月搬上舞台,带观众领略了千姿百色的地域风采。
1.百色起义纪念馆等5A 景区的建设
百色起义后,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中的成功经验。后经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百色起义纪念园、百色起义纪念馆等的修建对传承红色文化经典,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平台。自百色市创建百色起义纪念园,先后就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等进行了场景复原和整体维修、改陈布展,还通过建设综合服务工程、文物分级保护,为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精神,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提供了条件[3]。
2.百色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应当前教育基地开展现状,着力探寻红色基因传承、培育时代新人、踏遍红色足迹等研学活动,探寻百色红色历史、红色足迹、红色基因、将弘扬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百色依托丰厚红色资源优势,促进党建工作、教书育人。着力解决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管理散漫等问题;教育模式上塑造“景区+基地+教学点”的新模式,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工作全覆盖和相应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以党建基础工作、党组织核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活动特色、学校治理成效为考核指标的教育新发展路径。为推动探索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建设,让广大师生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搭建百色红色教育载体和平台,弘扬红色文化和培育时代新人。百色市利用互联网云直播技术,采取“一点启动、千校联动、万人互动”的形式,将“红色课堂”“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画卷”“红色足迹”等作为分享、评比、传承的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百色基础教育发展。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市在教育系统实施“红烛先锋”工程,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师德师风大讲堂”巡回宣讲、实施“双培双带”计划等方式,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先进性、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的过程,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各个学校办学满意度。
尽管百色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一定程度、规模的开发与利用,但参照国内其他地区相关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做法,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可进一步进行深挖。对此,下文做一些探讨。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是桂西、滇东、黔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随着“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Pearl River -Xijiang Economic Belt)”等的发展路线,为百色市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4]。百色市大力发展“口岸+”模式,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物流、边境旅游等的发展中,更好地为跨境产业合作提供了可能;同时通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跨境旅游、跨境劳务合作[5]。所有这些均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便捷的条件。
百色红色文化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和灵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历史物质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等进行开发并加以推广,承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更好地为其提供精神财富。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通过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更具基础性和广泛性优势,坚定树立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色,整体推动了百色市长远发展。
1.树立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念
传承文化基因,树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念,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可以更好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促进百色市红色文化的合理开发、适度利用的效果。
2.创新百色红色文化的体制机制和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通过加大统筹和保障力度,理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基础,明确以立法进程加快、资源保护、标准、方法、管理主体、责任归属、等级划分等相关,更好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权、使用权和受益权中提供有效保障[6]。
3.百色红色文化内涵的精准定位和深入挖掘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战略,更好地提炼红色文化历史。在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中挖掘红军岩通天河、百色起义纪念馆、那坡县烈士陵园、田东百谷红军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意为基准,加强旅游品牌建设,为推动该地区文化产业长远发展;在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中,全面提升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提升其在文化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7]。
4.延伸百色红色文化产业链
对百色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百色革命老区人民传承红色文化,更好地让民众受益。延伸百色红色文化产业链,将百色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之共同融合发展。在产业纵横之中彼此渗透,在规模建设及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具备特色产业辐射的文化旅游线路组合。
5.投融资体系的多元化
为进一步破解保护开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各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用资金。还就重点文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进行合宜的保护和修缮。从百色红色文化经管体质及其文化管理和开发中,合理投资收益,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8]。这些措施就有力推进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投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必将有力促进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利用现代传媒加大百色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
利用多媒体工具和宣传措施,提高百色红色文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协同起来,文化门户及其窗口、文化主题宣传,宣传力度等层面,全面推进红色广西在全国的延展。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全面启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项目建设,以关系范围内革命展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为主线,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基,充分发挥聚合效应,创新传播策略,全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时效性。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将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色及其资源开发作为重要课题努力夯实,对实现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为该区域的红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