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湖
(重庆两江新区金溪初级中学校,重庆 400000)
对于物理这一门学科而言,它的逻辑非常严谨,部分内容也十分的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成绩,是因为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物理知识体系以及记忆内化链条。思维导图有着图画形式的优越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简单,并借此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不断进步,并帮助学生在物理知识之间寻找联系。
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训练其思维,提高思维深刻性,比如同一个主题的物理知识,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就能层级性地呈现知识要点,逐级进行分类,学生只要从一个问题出发,就能渐渐深入地探究和思考。此外,思维导图还能锻炼学生思维的开阔性,通过问题发散性的方式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最终得出多维的学习方法和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将思维导图的方法用在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中,还能确保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收放自如地多次学习,更能纵览全局和把握重点,根据复习需要建立知识关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
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物理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发现物理问题,把各种问题带入教学实践中。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按照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预习,有效增强自主性,依据思维导图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教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跟着思维导图的节奏,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详细分析,就能够搞清楚相关知识,而且各种知识脉络比较清晰,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物理知识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物理知识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学习的物理学知识较为复杂、深刻,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学生们即使努力地学习,往往也不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班级上课前进行课前复习,课堂上教,学生们过度依赖教师,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减少。上课前思维导图的使用和准备,可以制定知识进行图文的展现,能够辅导学生对学习效果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还进行了良好的预习和讨论,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助于改善物理教师的教学难点,可以刺激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育的质量。
传统化教学模式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学生也不能深层次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巧用思维导图,才能帮助学生梳理物理概念、原理、规律,比较轻松地感悟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向联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还可以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树”,不仅强化记忆,而且推动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深层次理解所学的新知识。譬如:在执教“电和磁”物理知识时,先借助电流的磁场和磁两条主干引申展开的办法,分别延展到通电螺线管、磁体、磁场等第二分支,然后根据相应的物理分支逐一掌握新的知识点,最后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基础知识,从而构成了一棵比较完整的“电和磁”的知识体系树。类似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理清知识脉络,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的有效实施能够加强物理学科各个单元知识与实验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系统化。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动作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学习串并联相关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准备道具,并发放导图,让学生自行组织实践活动的流程,以此加深对串并联知识的理解。实验结束后,物理教师应当将实践活动与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学生的操作对原有的思维导图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找出原有导图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加以改正,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运用中,未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正确认知。这限制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生活实际和物理学科知识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教师通过生活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更深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物理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和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引导初中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认识到思维导读应用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要灵活巧妙,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发生改变,让学生的学习的方式方法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