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木力江·阿布都肉努苏力
(伊犁州巩留县塔斯托别乡林业站,新疆 伊犁 835000)
有效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林业造林绿化工作水平,扩大造林面积,加强保护自然植被,成为林业部门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林业造林种植技术在林业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林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可知,我国一些较为大型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由于内部生物种类较多,植被较为丰富,使这类生态自然保护区对于周围环境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大部分城市内部的绿化建设都会选择具有较高成活率和抗病性能的树种,还会扩大草坪面积。但是目前城区内部绿化建设较为单一的植物配置会降低城市内部的绿化质量,使城市绿化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选择城市公共区域的树种时,应丰富植被多样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绿化的效果。
在现阶段的林木种植里存在着林木种植单一的情况,一大块林地种植的都是一种树木,从种植的角度来说,大面积的种植一种林木,会耗费土壤养分,在树木疾病出现的时候,同一种林木又会加大树木之间的传染,尤其是出现病虫害的时候,对于树木的疾病控制也会出现一定的难度,在销售方面来说,同一种树木的种植,大量地进行销售会直接影响树木的价格,而且同一种树木的成熟以及成长周期都是相同的,在树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人们对于林木的种植也都是处于投入阶段,直接会影响人们的收入,所以现阶段的林木种植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林业种植结构单一。
林区是环境绿化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因此划分城市结构区域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绿化环境和种植要求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并且还要根据园林和绿地的使用功能和类型进行综合分析。以城市中的烈士陵园为例,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和严肃性,营造庄严的自然环境,在林业品种选择,应该选择树形整齐、树干笔直的松树或者柏树,从而象征着烈士名垂千古,在自然环境中应多使用对向种植和排列种植的方式。此外,对于城市主要道路周边的树木种植,需要选择相对存活能力和绿化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排列种植,主要道路周边的树木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化、规划交通以及吸收汽车尾气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在城市主干道林木选择时可以选择树形较为整齐,枝叶较为茂密的树种,并合理配置林木种植区域。而在一些公园内部进行林木种植时则可以结合公园的特点选择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树种,还可以种植一些草坪与灌丛,满足大众对林木种植的需求。
整地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是提高造林效果的关键,应及时清除造林地的各类杂草与灌木丛,对土地生产条件翻垦,整地过程中可以通过穴状整地、鱼鳞坑、带状、高台等多种方式。带状整地主要适宜于丘陵区域和山地缓坡地带,鱼鳞坑整地主要适宜在半干旱及干旱石质山地需要进行蓄水保土区域。穴状整地在一些平原、丘陵和山地都可以应用,高台整地主要适宜在轻度盐碱地和间歇性积水地进行,整地能有效提高土壤松软条件,增强土壤的含水性,避免土壤水分过度蒸发,提高树木成活率。
传统的林木种植,并没有依据树苗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及土壤,没有全面考虑到树苗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所选择的种植区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没有关注树苗的后续生长,使树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种植地的环境及土壤成分进行考察。若是种植地的水分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可开挖0.4 米的沟槽,保证有水源以供树苗根系吸收。在种植过程当中,还需要挖掘一个深坑,并保持深坑在50立方米作用,把林木种植于沟槽当中,并在深坑中施入适量化肥。可以使种植时间有效缩短,确保树苗能够获取充足营养,以此促进树苗的根系生长。最后将挖掘的深坑填平,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种植区域的科学分布能够提升林木成活率,因此种植人员在选择和规划种植地区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排水灌溉系统较好的种植区域,保证土壤pH 在4~8,从而保证林木育苗成活率。林木种植区域要避免选择较陡的山坡,这种区域不适合对林木进行批量管理,因此要恰当分布在比较平坦的平原。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林木种植区域湿度的调节,保证林木种植区域内干湿度符合生长需求。在林木种植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养护,而养护阶段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需要按照林木生长情况对其进行肥料释放,并提升肥料的释放质量。在施肥过程中不可使用单一肥料,要将不同肥料配合使用,提升施肥效果。在林木种植后要将钙肥、镁肥、磷肥与复合肥按照3 ∶1 的比例混合,同时还需要将农家肥与进口复合肥混合,混合比例为10 ∶1。在施肥阶段需要合理选择施肥时期,林木幼苗在3 个月阶段对于营养的需求程度较高,因此幼苗3 个月左右属于施肥关键期。林木在种植的过程中要科学分部种植区域同时采取养护措施,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林木管理的质量。
加强林业造林工作,不仅能有效增加林木覆盖率,还能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十分伟大的绿色工程。为了有效推动林业造林工作的高校开展,必须充分重视此项工作,利用先进的林业造林种植技术,提高造林绿化面积,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