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探究

2021-11-30 11:16:39马爽金鑫师小达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马爽 金鑫 师小达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前言

党风廉政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对践行初心使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每一位师生的廉政意识、廉政行为都能够反映出高校的教师素质、学生素质以及高校师德学风建设水平。对此,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够起到正本清源作用,因此在高校范围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二、廉政视域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工作的应用价值

(一)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将高校师德学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高校加强师德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校加强师德学风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修养的基本要求,同时直接影响新一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是把关高校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加强高校师德学风建设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同时对高校校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高校党风廉政教育起到正本清源作用,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在高校范围内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坚定正确发展方向、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在高校范围内加强师德学风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重要任务、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更有助于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三)是营造育人环境的根本途径

加强高校师德学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带动教风学风,为推进高效“双一流”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为高校和谐稳定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将师德学风建设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中,通过廉政教育、廉政文化为师德学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为师德学风建设“保驾护航”,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学风建设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三、廉政视域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一)注重教育,强化观念

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以学习教育为引导,加强对德师风警示教育和廉政风险教育,筑牢思想堤坝。师德师风教育不仅仅针对一线教师开展,而是面向高校全体师生员工。为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要不断强化政治观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平台,利用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个方面来实现育人的核心工作,从而激励师生共同督导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

(二)注重实践,强化成效

开展师德学风实践活动,践行廉政风尚。一方面定期举办与廉政文化、廉洁意识教育有关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廉洁知识竞赛、廉洁读本分享会等;另一方面可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取得联系,到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学风,让廉政文化和廉洁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师和学生的师德学风建设中去。

开展尊师重教、师德师风建设打讨论等专项活动。除了运用网站、传统的报纸、条幅坚持正确引导外,充分运用团学、党建微信群等新兴交互媒介,开展把师德教育与学生尊师重教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广大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效地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1]。

(三)注重总结,强化提高

一是注重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依托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廉政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流行,结合“互联网+”大背景,通过网络平台,采用文章、视频、图画等多种形式,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进行及时的推送,把提升教师素养、培植优良学风贯彻在师生日常生活中,激发师生学生主动学习廉政文化的热情,打造与师德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廉政文化教育氛围。

二是优化建设评估反馈模式,依托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廉政监督机制。围绕教风、学风、师风开展专项检查评估,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督导和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检查,以教师师德水平和学生的学风氛围及廉政意识为反馈,以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动态调整高校师德学风建设实施路径,得到成熟的评估反馈机制,构建高校师德学风建设融入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四、结语

“三注重三强化”的有效实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又能够使师德师风建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同时,能够通过强化“管理”,来规范学生,不断促进尊师重教有效推进,还能够通过强化“服务”,来感染学生,不断拓展育人路径、提升育人质量。高校应进一步强化领导、精准发力、持续推进、确保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