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章勤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在不断演绎,德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习总书记在2018 年5 月2 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习总书记在2018 年9 月10 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急需要探索,山东省出台了《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文件,明确了德育教育十大内容,对于高校探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偏重于学理层面,尚未被纳入职业(或专业) 性的实践教育。这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容易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教育方法单一,从而稀释了德育的“解惑”功效。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直接涉及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人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课堂中。其次组织师生到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了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新时代,高校在坚持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德育教育新的风格、内涵、格调。而日常教育管理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强化大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渠道,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
(一)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高校积极开展学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同时严抓教风、考风,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应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创新创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利用国家重大节日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增强公民意识教育,可以在校园开展校园文明活动,组织开展严禁带餐饮进入教学楼等活动,每月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每学期考试前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等;为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可以组织开展读书会等;为增强创新创造教育,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模式,可鼓励学生志愿者定期对公寓开展宿舍卫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开展宣讲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通过全方面、立体化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疫情期间,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更多优越性,我们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强大的组织群众作用,为防控抗击新冠疫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为开展德育教育增加了更加说服力的内容。
(二)以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为平台,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形式。高等学校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可以把公寓作为开展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主渠道,更好地加强公寓育人工作,通过推进“六进公寓”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学生党团组织进社区、安全保卫进社区、社区辅导员进宿舍、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校园文化进社区。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寒暑假动员学生参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一份实践报告。通过建立校级、院级、班级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各级团组织开展志愿活动,动员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疫情期间,高校涌现出一大批社区服务志愿者,这得益于学校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三)依托社团活动,创新德育培育方式。高校可以依托语言类社团开展外语文化创建活动。依托社会公益型社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寝室,做文明大学生”“我为寝室代言”等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依托艺术类协会等开展艺术类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各种文艺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充分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依托体育类协会等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举办各类运动会、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创新德育培育方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地把德育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有关内容,与时俱进,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既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创新了德育培育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