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坦·卡哈尔
(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二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4)
影视配音中角色塑造的贴合性最大化,能使配音演员在角色塑造方面更成功,只有孜孜不倦地向着这个方向前进,才能不断配出好角色,完成好作品。所以,影视配音人物语言的贴近性对于成功塑造角色,提高影视作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40 年代,影视配音开始产生,至今已有近80 年的历史,因此在形式上多元复杂,在内容上丰富充实,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狭义层面的影视配音,具体而言是指结合影视作品中原本具有的旁白、对白以及独白等语言,在后期进行处理配制的活动;广义层面的影视配音,是指对影视作品中所有与声音有关的要素都进行加工处理,既有背景音乐的选择配制,又有动作效果的创制等。无论对影视配音如何定义,情感的运用、配音的技巧等始终是影视配音的重中之重,其关系着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也体现着影视配音演员的素养与水平。受众群体对影视作品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配音演员对情感的运用情况、演员之间的配合度以及配音技术的应用力,同时亦是影视配音进行改进提升之处。
1.分析人物特点,贴近剧中人物角色的音色
如果说一个影视剧的剧本是一度创作,而演员的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话,配音演员对于声音的诠释则属于第三度创作。在配音演员的创作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便是人物特点贴近剧中人物角色的音色。我们试比较一下金庸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的83 经典版以及张纪中版的《射雕英雄传》,其中,作为主要人物黄蓉的扮演者以及配音演员,在83 版中做到了极致。首先分析人物的特点,金庸曾说,黄蓉这个角色突出了一个“俏”字,“俏”是黄蓉的人物特点。在83 版中,廖静妮为黄蓉这个角色配音,声音俏丽、活泼可爱带有一点鬼机灵,在翁美玲饰演角色惟妙惟肖的基础上,配音演员以无可比拟的语言功底将黄蓉这个角色经过第三度创作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为整部剧成为经典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张纪中版的《射雕英雄传》自拍摄起便受到不少非议,撇开剧本以及演员的表演不谈,将黄蓉的配音与83版作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周迅的音色较粗,对于黄蓉的人物特点把握不够,即使演员的表演到位,配以粗哑的嗓音,人物的特点顿时减去三分。所以,声音是配音演员的灵魂,配音音色是影视剧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影视人物进行把握,突出人物的音色,才能将人物配音诠释得更加到位。
2.把握人物背景
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配音演员还需要深入了解人物的背景。例如,对于古装电视剧来说,剧中的人物在语气和礼仪方面相比较现代剧具有更多的细致性要求。在《甄嬛传》中,故事发生在清朝的背景下,因而剧中每个人物的台词可略偏向文言文。配音演员要对电视剧的时代背景、人物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并配合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眼神与心理刻画,做到细致入微。此外,配音演员对人物背景的把握也可以借助方言来体现。例如,对于“姑娘”一词,不同地区的方言称呼不同,东北称为“老妹儿”,湖南叫“妹坨”,河南人叫“小妮子”等,所以通过不同的称呼可以知道人物的生活环境。
3.分析剧本内容,贴近剧中人物心理节奏
剧本是影视剧的灵魂,演员的表演、配音演员的再创作,都需要对剧本内容进行分析,并贴近剧中人物的心理节奏。同样一个人物,在不同境遇中所表现出的情绪也就多种多样,而声音是对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如王扶林指导的1994 版的央视《三国演义》中,为陈宫配音的李建义,在“捉放曹”中,陈宫的言辞慷慨激昂,充满着对改变现实社会的希望与憧憬,对于与曹操一起创业充满希冀;在吕伯奢家中见曹操杀死全家人,声音则是充满了愤怒与慨叹。而在小沛之战中,与吕布献计献策,突出的声音表象是足智多谋;而在白门楼行将赴死时,声音也较为低沉、凄凉,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情。
1.影视配音要与影视人物的表情动作相贴合
表情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让配音演员的情感、状态更加到位。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在给朋友、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我们是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的,但是我们的头脑中却能浮现出他们接电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在配音期间配音演员努力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更接近影视演员的表情,相同的表情能够轻易获取相同的情绪,就算情绪没有跟上但至少配音演员与剧中角色的脸部状态、嘴部开合程度是近似的,这样让观众听起来会更贴近演员所表现的声音。同时作为副语言的动作也应该是相同的,配音演员在录音棚中的动作不用做的像剧中演员的那样精准,但至少要有动势,让配音演员所配的声音与人物更加一致。
2.人物口型相贴合
影视剧配音中对于人物口型的贴合是一个基本要求,但并不作为最终目的。配音演员往往要熟悉剧本、熟悉人物、熟悉情节、熟悉情感脉络后,找准配音的切入点,做到一气呵成。这对于译制片大行其道的时期,整体把握与口型基本相合则是影视剧成功的要素之一。乔榛、丁建华对于口型的把握做到了炉火纯青。
对于配音演员来说,需要不停地补充自己在演艺艺术上的学识和配音技巧上的练习,或者参加舞台表演,这些经验都会对配音功课起到提高的功效。影视配音中人物贴合性的最大化,是配音演员在人物塑造方面追寻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