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辰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
今年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作者果断抓住契机突破时空限制,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在固定时段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以全网公开课的形式开展系列主题班会,用网络脱口秀的形式对党的基本理论、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宣讲,引导听众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形势、彰显制度优势、展现大国形象、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雅”,郑玄《周礼注》云:“雅,正也。”《论语》有云:“雅言,正言也。“雅”在古代最初的本义是:“正”。高校辅导员进行网络理论宣讲时,应当注意提高政治站位,精准把握舆论导向,坚定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网络作为推进党的理论工作的四大平台之一,是重要的思想传播阵地,因此在进行网络理论宣讲时必然要以正面宣传为主。但以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报喜不报忧,而是侧重于从正面突出优点、成绩,聚焦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让网友们的视线投向光明,消弭在网友中普遍存在的消极、负面情绪。
总书记曾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政治工作,大事小情都要讲政治,无论什么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3]。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网络理论宣讲时,必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不仅要有口吐莲花的业务水平,又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智慧,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社会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更加迫切,而网络也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理论宣讲时,必须突出思想引领,做到立场坚定、导向精准,由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分犹豫。一旦出现导向错误,轻则言语飘忽、偏离大局,重则行差踏错危及党的事业。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精准把握舆论导向的基础上牢牢占领舆论阵地,更好地凝聚学生群体和网络大众的智慧和力量。
根据《辞源》《辞海》的解释,“俗”大概有以下几种义项:人世间、风俗习惯、大众的、通俗的。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网络理论宣讲时,要通过通俗易懂,风趣生动的语言讲述学生和网友身边的故事,引发共鸣,让观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网络宣传和传播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2],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网络理论宣讲时,尤其要注重从改变语言风格模式入手增强感染力,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讲网友身边的故事。宣讲过程中,要做到态度亲和、语言自然、逻辑明晰,这对宣讲者的理论功底、演讲能力和表演水平要求极高。
总书记善于使用通俗的、形象的、有趣的、鲜明的语言阐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比喻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目前,网络直播平台深受青年一代追捧,直播平台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理论宣讲者的权威地位被打破,由以前宣讲者主动灌输,受众被动接收,变成现在双方地位平等、双向交流互动的关系。融入服务理念,重视与学生、网友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充分尊重听众作为“上帝”的需求,在满足听众内在需求、激发听众精神愉悦感的同时,在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逐步令其与宣讲者达成共情,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其由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要求学习。
作者通过网络直播间为所带班级开展理论宣讲以来,引发了我院系师生热议,并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有不少学生家长也准时守在屏幕前跟孩子一起收看。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与学生家长的电话访谈中,大多数家长都对这种新型的理论宣讲形式赞赏有加,并表示在收看直播后,孩子在家的日常表现有明显改善。
今年三、四月份通过问卷星进行的三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逐步提升,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网络卡顿、主播颜值太低、唱歌太少等;在观众希望听到的宣讲内容调查中,73%的同学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国内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内容,92%的同学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内容,77%的同学希望听到更多学校教学、复学等安排的消息,89%的同学希望听到更多身边同学的案例。
理论愈深刻,愈有说服力;逻辑愈缜密,愈能抓住人。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确定网络理论宣讲主题时,需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和实践考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宏大的主题设定之下,对抽象、深刻、复杂的理论进行抽丝剥茧,将其分解为若干个能够明确彰显主题、直指问题核心的关键词或关键点,整个宣讲确立好完整、明晰的逻辑层次,然后搭配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来说明观点。
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3]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理论宣讲时,对即时发布的弹幕互动,要有明确的态度。另一方面,在内容结构、语言设计和临场发挥方面,要符合网络直播的特色,符合网友的口味。多使用网络热词,多讲热点问题,多讲网友关注的事件,让网友感觉说进自己心坎,讲出了自己的心声,从而让观众感同身受。
比如,作者在进行在“傲慢与偏见——中西对照这边风景独好”的网络理论宣讲时,在评价西方将公共卫生事件政治化,对中国充满傲慢与偏见时,用“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明确的观点,让观众倍感愉悦的同时,自觉地站到了宣讲者的一边。
直播宣讲与线下宣讲的最大区别在于“弹幕”互动,在宣讲进行过程中,随时会有学生、网友通过弹幕即时发表个人观点,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站位和分寸,不可一味迁就、欺哄,该当头棒喝时也需“金刚怒目”。比如作者一次直播过程中,有网友抛出这样的观点——“我们泱泱大中华要有大国风范,如果再继续这样跟西方一味强硬对抗下去,广大海外华人会变成替罪羊,所以需要适度妥协”。对此,作者当场便引用“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只要来了五个方面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的名言当场予以回击,得到直播间里绝大多数同学和网友的认可。
在网络直播的环境下,观众的复杂性和流动性与线下相比大大提升,因此,在坚持免费原则以及理论宣讲内核不走样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吸收热度较高的网络主播——“网红”的某些有助于实现宣讲目标的直播技术、技巧。
“引流量”——想扩大网络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必须吸引网友的目光,提高直播间点击率。首先,直播间的名称很重要,必须与众不同、卓尔不群,同时符合主播的个人气质。作者的直播间便以此原则命名为——微“颜”大义,借用“微言大义”的典故,搭配主播的姓氏,并且直指“网络理论宣讲”的本质,让人眼前一亮并情不自禁地点击进入直播间。其次,纵观各个视频直播平台的当红主播,都具备一定特长,如唱歌、跳舞、乐器、表演等等,必须挖掘一款或几款适合辅导员本人的才艺,在每次宣讲正式开始前半小时通过才艺展示的形式吸引观众,待流量较高时再开始宣讲。作者的直播历史数据表明,直接开讲与才艺展示半小时后再开场,观众数量相差几百倍。
“增热度”——将网友吸引进直播间后需要增加观众黏性,提高同时在线人数。在诸多手段中,最有效的便是成立“主播带盐团”(“代言”谐音),网友有效转发一次,便会自动加入“带盐团”,有效转发越多,在“带盐团”内部的等级就越高,ID徽章、弹幕颜色、登场界面等外在表现形式会更加华丽,从而达到鼓励观众给亲朋好友广泛转发链接的目的。而人的社交圈往往具有同质性,因此能够更好地吸引有效点击量。
“重反馈”——在获得稳定的流量和热度后,需要深入了解网友群体的需求,在宣讲进行过程中,随时注意弹幕的互动,尤其是“带盐团徽章”等级比较高的网友发送的弹幕,并及时回应。为了达到宣讲内容完整的同时做到节奏顺畅灵活,需要将整个宣讲设计为多个话题小节的串联式结构,根据话题的进展,每5-10 分钟进行一次弹幕互动,引导观众动手打字参与话题并以此活跃气氛,将回应弹幕与宣讲主题有机结合。并根据网友的现场反馈合理调整宣讲内容和节奏。在每次宣讲进行中以及结束前都要通过弹幕投票的形式征集观众的意见,了解观众的想法、观点和需求。
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唯有积极应变、大胆创新,将网络直播与理论宣讲相融合,大力推动网络育人走出校园,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贴近学生、贴近群众,讲述学生、网友身边的故事,合理吸收“网红”理论、手段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和网友“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网络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