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2021-11-30 11:16:39殷丽霞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殷丽霞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四中学,云南 昆明 65170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变化。就高中生而言,高考压力不言而喻。无论是家庭或学校的期望,还是自身的严格要求,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开展和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时,高中班主任应不断加强心理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方面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对待。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前,主管教师应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准备。首先,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辅导的质量密切相关。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其次,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与学生进行课堂沟通,找出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在心理辅导前,班主任应掌握各种心理辅导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常用的咨询方法有激励法、模型法、团体咨询法等。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例会上多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的优秀成绩。

二、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个性也极为突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体现师生的人格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校长态度谦虚,虽然他能很快解决一些问题,其实学生内心的情绪没有发泄出来,基本矛盾没有根除,对事件表面存在的问题有表面的处理,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这就是为什么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会因为这样的待遇而气馁。尊重学生就是这样,平等对待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表等外在因素而戴上“有色眼镜”对待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从而自发产生积极的心理。班主任对某些学生的歧视和偏爱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例如,一些消极心理,如自负、嫉妒、自卑等。通过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分化程度很明显,即使他们有自强的想法,但当他们看到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时,这种自我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心理教育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三、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如果师生关系能够保持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就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班主任应积极配合班干部,为班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口号、歌曲和板报内容,树立高中生的坚定信念,实现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潜移默化影响。大多数高中生都很叛逆,但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同时,高中生普遍比较敏感。如果班主任对一些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偏袒,其他学生就会感到不满甚至反叛。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高中班主任由于部分学生表现良好,不应多方面照顾他们,不利于学生自身和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我们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

四、重视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指导

在高中,推进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教学,不仅需要开设专门的班会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还需要结合日常教学的发展,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可能性。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指导及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教学,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课本上寻找机会。在对中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中,教师要挖掘和开发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素材,将其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生活状况,及时捕捉时政动态热点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语言和教学理念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从头到尾无所不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一些小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五、配合家长引导学生心理内容

高中生的心理波动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生活中的问题。高中生身边的事很容易有情绪上的起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一定要有坚定的情感依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生接受的文化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一旦被忽视,很可能会走错方向。针对这一问题,仅仅依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做到家校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中生来说心理辅导的三个重要方面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方面——去触动孩子的感觉,去想,去做,所谓的,只要能够感知到孩子的想法,孩子还是愿意接受一些好的建议的,这样才能使心理辅导更有意义,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希望以上三个重要方面的分析能为从事高中教育的教师提供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家长能够重视这些问题,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