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类型分布研究

2021-11-30 11:16:39韩爽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韩爽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前言: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地图集可知:现下存在的方言共有930 个,在不同的方言内容中完成体标记的分布有所差异。关于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研究,实则是为了深层次解析汉语内在特征,促使现代汉语方言在完成语言沟通任务的同时也能实现汉语文化的有效传承,便于释放汉语言独特魅力。

一、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类型

完成体标记具体包含下述两种类型:一是自由语素,它是指应用于动词前的标记形式如“有”、“得”等;二是黏着词缀,它具体可指代“过”、“了”等,其中关于“了”的用词较为广泛,既能用于词尾处,又可用于句尾。如“她去了上海”,“她去上海了”。“她吃了一碗饭”,“她吃一碗饭了”等。在不同完成体标记下语言的含义基本一致,但强调的内容有所差异。尤其在不同方言中,完成体标记的使用可对语言分析起到参考作用。基于此,对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类型与分布进行深层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二、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分布特征

(一)用于主谓动词后形式

一般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主要具有主语、谓语、宾语三个部分,其余结构可对句子起到补充作用。而从现代汉语方言中常采用主谓动词后的完成体标记主要包含“了”、“得”、“过”、“啊”、“子”等。本文主要以句子中使用次数较多的“了”、“得”为例。其中“了”用于动词后的方言点可达到61.7%,尤其在山东等地,使用频率超过了90%。而排在第二位的“过”在江苏官话中存在3 个方言点,而整体具有37 个方言点。好比在“小明今年十八岁了,已经成年了”中,所使用的完成体标记“了”用于谓语之后,可充当既定事实。

而在江苏方言中的扬州话里,也可将“了”应用于谓语后,如“我搭俚一样长了”。在不同的方言中完成体标记的方言点体现比例不同,作为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用于交流。所以,它的分布可对句式结构起到完善作用。在“得”的分布中,它可表示动作的完成时。比如普通话中的“我得了一块橡皮”,所表述的意思是已经拥有了一块橡皮。与新浦方言作为对比“我介点事做得就走”,它所代表的意思是做事这个动作在走之前将完成。

(二)用于动词虚词后形式

完成体标记还可分布于句子结构中的动词以及虚词之后。比如关于“了”的应用,它可存在五种分布形式,在不同的方言中体现不同。如广西平话中“他吃了两碗饭了”证明已经完成了两碗饭的进食。而在福建闽语中可具有三种表述形式,如“他吃子两碗饭了”、“他饭吃去两碗了”、“他吃掉两碗饭了”。在粤语中可运用“他吃啊两碗饭了”,其中所分布的完成体标记可对句意的传递提供参考作用,增加汉语方言的可传播性。若将完成体标记用于虚词后,也可正确表述句意。好比粤语中的“他吃两碗饭得”。在句式转换过程中,完成体标记的分布位置将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不会转移句子的含义。无论如何转换,所表达的意思均以时间点的完成作为句意标准[2]。

(三)双虚词完成体标记

从某些方言中还常采用双虚词的方式作为完成体标记,即“得”、“过”、“了”的联合使用。如“他吃两碗饭过了”,其中“过”、“了”均属于完成体标记,但在整个句子中并无特殊含义,但对于这种表述方法的应用仅体现在广西平话中。而在浙江吴语中可运用“了+罢”双虚词的方式充当完成体标记。完成体标记的分布除了可展现出现代汉语方言的特征外,还可从某种意义上呈现出地域差异。例如东北地区多以东北官话为主,而河北作为临近辽宁地区的城市,当地人常以北方官话为主。所以,通过研究现代汉语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分布特征,还可对地域特征的分析提供辅助作用。

(四)处于修饰用语位置

完成体标记还可分布于修饰语位置上,如“他偷偷回家了”。但应注意语法使用的正确率,以免完成体标记分布的位置不恰当造成句意不明。此外,若将体标记用于修饰语之处,还应考虑到方言中卷舌音的出现。如栖霞话中的“狗急跳墙”,在实际说话时,常在“急”后发出卷舌音。其中卷舌音可替代“了”,这种零方言点的使用也较为常见。单从句意上并不影响内容的转换。同时,方言的形成也会存在文化交融现象。其中以台湾岛为例,因其与外界并无紧密联系,所以它所体现出来的方言点在众多类型中较少,且多以零完成体标记为主,并且还与历史起源有关,台湾地区曾以闽语、粤语为主,在其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体标记体系,这就造成在与其他地区方言对比时,并无明显的完成体标记分布特征。所以,完成体标记多用于陈述完成时态。为了保证汉语方言在我国语言文化中实现高效传播,应对体标记中完成体进行深度研究,便于达成现代汉语方言文化的高度传承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方言复杂多样,而完成体标记具体类型与分布可为同行业相关研究给予借鉴,以此加深对现代汉语方言内容理解。对此,应从主谓动词后形式、虚词动词后形式、双虚词完成体标记、修饰用语位置等方面着手,确保现代汉语方言获得可靠的研究成果,为汉语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