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1-11-30 11:16:39安锦兰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安锦兰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公共英语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学好英语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及学生都感到对英语课往往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英语基础薄弱。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纷纷扩招,其结果之一就是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更差,尤其在英语方面。

(二)教材陈旧、教法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材比较陈旧,内容不够新颖,缺乏现代感,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侧重于词汇和语法,这种重词汇、语法、轻专业外语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使用上的被动和专业上不相结合的麻烦,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同时因为基础差,导致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1.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源由“三校生”构成,即中专,职高,普通高中毕业生构成,因此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比较薄弱。

2.由于现在高职院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数的限制,英语课程课时一再压缩,学习时间短,任务重。

3.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常是机械记忆单词,只侧重于阅读。同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练习英语,导致英语学习通常是事倍功半。

以上几点都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方面不好的特点。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高职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从职高,中专学习后考入高职,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很强。大多数人是为了将来对找好工作有所帮助,或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希望能找份更好的工作。因此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专业相关、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会激发极大的学习热情。

三、应对策略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可为什么又对英语不感兴趣,觉得学不好呢?众多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调整目前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动机就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一种促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欲望。Gardner 和 Lambert 将英语学习动机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动机。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联系。只要有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完全能够学习好科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在高职院校校中,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混文凭,大部分学生还是渴望学到与工作相关的、比较实用的知识来增强自身的能力。而反观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满足学生们的这种需求,只是单纯强调了语言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们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该侧重于内容型教学(CBI)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论是由Mohan 于1986 所出版的“Language and Content”一书中提出来的。CBI 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侧重点是通过语言来教授某些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语言。教授语言的最佳条件是把语言和语言所承载的内容相结合,把语言作为学习某个科目的媒介。在这里的content 指的是用于语言教学目的的科目或是主题。

高职英语可以选择与高职学生专业相关的theme,比如一些应用文,如求职信、简历等;比如办公室英语,如何打电话,怎样做公司介绍等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内容。如酒店专业,可以选取一些与酒店服务有关的内容。财会专业选用一些比较浅显的财经英语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高职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获取语言知识,况且纯粹的语言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所以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应该把语言教学和内容型教学结合在一起。高职学生较强的专业学习目的性,正是实施内容型教学的基础;而内容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会促进高职学生对语言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