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提优补差之我见

2021-11-30 11:16:39陈春梅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陈春梅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小学校,四川 内江 641000)

一、让学生喜欢教师,是提优补差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授课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言论,即为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就比较偏向喜欢上谁的课程。教师衣着、语言、外貌与性格等方面,也会成为学生评价教师个人魅力与风格的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在学生心中形象。一些教师随着经验与年龄地增长,外貌逐渐成为过去式,唯有责任心与热情依旧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魅力,以及上课的热情也会“传染”给学生,严厉中夹杂着幽默,上课氛围较为轻松,学生也愿意听讲,主要是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在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的过程中,这一方法不仅需要体现在学生,还可以扩展到课外时间上,在教学平台或者是班级群里,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朋友,而不仅仅是教师身份,自然会慢慢融入学生生活圈与话题圈中。

二、“提优”的英语教学实践

(一)了解中等生个性特点,学科渗透思政教育

提优的重点并不完全是优等生上,而是多数集中在中等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培养其端正的思想品德开始,促使其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与习惯。可以说思想决定态度与行为,而态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高度。对此,教师应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其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态度与家庭环境等因素,利用课下或者是家访时间进行沟通,再结合学生在校与在家生活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促使其自身认识到学习与提升品德的重要性,明白学习与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与求知欲望。

(二)加强竞争机制,促使其找到“问题”原因

教师课下指导中,为学生提供分层练习辅导,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加强竞争与互帮互助,在学生间互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教师引导下发现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而在练习中逐渐形成反思习惯,并予以纠正。相对来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将不同英语题给不同层次学生,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展现优等生价值,争做优等生

教育教学中,发挥优等生的价值,促使其成为班级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其威信,利用其良好的成绩、纪律行为与积极思想帮助中等生与后进生,促使更多中等生与后进生加入到优等生行列中。

三、“补差”教育教学工作

补差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其与普通学生的特点所不同,表现出自卑感,受到其他同学的瞧不起与嘲讽,很多教师也容易忽视其感受,导致这一群体在班级存在感较低,久而久之形成逆反心理。但是从实际来说,这一群体也更加渴望别人的帮助、重视与理解,想要获得家长、教师与同学的关爱。对此,教师应结合自己教学的学科特点,从多方面角度分析后进生个体特点,进而展开针对性的补差教育教学工作:

(一)倾注真情实感,促使内化感情

孩子自就是一个个体,其是自然人,但是也是个孩子,有其自己的自尊、感情与思考能力,以及渴望独立与关爱的人。对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凭成绩来决定学生,也不要一味地责备、埋怨与挑剔,而是发现和欣赏学生的有点,善于发现他们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中的进步表现,予以其进步还应鼓励,促使其在欣赏与认同中获得自信。

(二)鼓励兼表扬

后进生也需要受到他人认可,在这期间没有得到心理满足,则会逐渐产生自卑或者是失望情感。对此,在其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增加其自信心,帮助其获得生活的勇气,并将这方面的进步或者是优势迁移到其他方面,引导后进生慢慢走出心理或思想困境,进而找到前进方向。例如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某位后进生从记不住单词,到逐渐地掌握音标、听写与英语作文的仿写,教师在其每一阶段的进步中都予以鼓励与方法指导,发现其在学习方法上的优缺点,以及生活上的需求,从低要求逐渐过渡到高要求,都是结合其自身特点及差异性,促使其产生一点点的成功喜悦,并对此加以合理运用,形成自信心。再加上,积极组织各种英语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提升其教学主体地位,也是给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以及增进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关系。

(三)抓住细节,促使后进生养成良好习惯

并不是所有学生一开始就是后进生,也不是智力不足,多数是方法或习惯不好。如上课出现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不参与英语教学互动等,教师可以与后进生单独私聊,了解其需求与问题所在,予以一定的针对性指导与鼓励。相对于比较爱面子的后进生,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组织其在黑板上进行单词拼写或者课文朗读,担心“丢脸”的原因,教师可以叮嘱其提前做好准备,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其逐渐认识到问题的关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完全依靠学生的成绩为最终评价结果,而是结合其他方面予以综合评价,促使其转向“进步生”。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上进心与教师的责任心都会影响提优补差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