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探索

2021-11-30 11:16:39朱洪涛马双忱李艳坤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朱洪涛 马双忱 李艳坤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3)

高校教师党支部肩负着教育、监督、管理党员以及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使命,是高校党组织与广大教师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党支部依托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形成了可持续及可推广的支部建设的制度体系,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2018 年5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向高校基层延伸,以高校教师党支部为依托,完善建设标准,强化教育培养,深化改革创新,从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力量,着力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促进新时代高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同年,华北电力大学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项目立项,全力支持基层教师党支部不断探索新时期下支部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充分解决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将教师党支部进一步建设成为把控高校思想舆论的阵地和促进科研教学发展的高地,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项目的工作目标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党建工作水平,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是树立高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坚定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使高校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构建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协同作用的四位一体政治思想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支部建设的制度体系。

三、项目的主要举措

(一)理论教育

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集体政治学习,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学习讨论、读书交流以及网络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理论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

(二)典型教育

通过组织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宣传片、电影以及请身边的模范典型学校第一届和第二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获得者作报告、参观校史纪念馆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党员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三)实践教育

先后组织教师党员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保定光园抗日战争史料馆、保定方志馆、凯瑟琳霍尔纪念室、董存瑞纪念馆和狼牙山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并组织党支部党员对贫困县唐县中大洋小学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全体党员在思想和精神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洗礼,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四)管理教育

进一步健全落实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费缴纳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与学生支部共建制度,加强对支部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对于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增进党的团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支部活动的组织开展,构建了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协同作用的四位一体政治思想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形成了支部建设的制度体系。

四、项目取得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建设,构建了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协同作用的四位一体政治思想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建立了可持续、可推广的支部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了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党支部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坚定了教师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推动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热情进一步激发,教学科研成果显著。